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感谢政府给我们老百姓办实事,解民忧暖人心!”近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综治中心楼前站着一位特殊的访客——西白莲峪村村民商某。他手中紧攥着一面精心制作的锦旗,怀里揣着字迹工整的感谢信,眼神里满是期待。见到工作人员开门,商某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感激的话语一遍又一遍从口中道出。这感人场景的背后,藏着一段冯家峪镇综治中心在大灾当前巧用“说法评理”机制,牵头多方力量协同发力,为群众破解难题、守护镇域和谐安宁的暖心故事。
2025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席卷冯家峪镇,断水、断电、断网的困境让群众生产生活遭遇重创。58岁的商某,本就因患病生活拮据,洪水更是让他的生活雪上加霜。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家爱心企业伸出援手,捐赠3000元救助金,用于购置水泵、水罐等生活必需品,以助其渡过难关。
在商某准备用这笔救助金采购物资时,却发现其中2000元被异地法院冻结。原来,商某此前牵涉一起民事案件,因生活困难未能履行法院判决相关义务,法院依法对其部分财产采取了冻结措施,这笔刚到账的救助金也未能幸免。“救命钱”被冻结,商某心急如焚,他深知这笔钱对自己维持基本生活的重要性,先后多次前往某地法院,试图说明情况请求解冻。按照法定程序,某地法院要求商某提供充分证据证明救助金的特殊用途,并结合案件执行情况综合研判。
多次沟通未果,商某又辗转联系法院所在地相关政府部门寻求协调,然而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冯家峪镇综治中心在排查汛期矛盾纠纷时获悉了这一情况。此后,工作人员一方面主动与商某面对面沟通,耐心倾听其遭遇与诉求,全面掌握事件来龙去脉,并安抚其情绪,告知其要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争取正当权益;另一方面联系专业律师,深入分析案件细节,反复打磨解决方案,确保每一步流程都合法合规、切实可行。镇综治中心的积极作为与真诚态度,让商某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当即承诺将保持理性克制,绝不采取过激行为。
为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镇综治中心启动“说法评理”机制,组织精干力量帮助商某争取解冻救助金。随后,工作人员陪同商某一同前往异地法院说明情况,并递交了爱心企业捐赠证明、相关录音、账户冻结情况截图等证据材料,证明这笔钱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刚需款”。
经过多方沟通与证据核查,法院充分考量商某的实际困难,认定其提交的证据材料足以证明救助金的特殊用途,同时鉴于商某承诺将在生活条件改善后积极履行此前案件的相关义务,最终依法解冻了被冻结的2000元救助金。至此,困扰商某多日的难题得到圆满解决。
事后,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与商某谈心谈话,既肯定了他最终选择通过合法渠道反映解决问题的理性做法,也向商某解释,法院此前冻结其财产的行为是合法的案件执行程序,目的是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案件顺利执行,在核实救助金特殊用途后解冻款项的行为,体现出法律的温度与灵活性。商某听后深受触动,承诺今后遇事会保持冷静,绝不意气用事。
据密云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密云区近年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立足“化解矛盾、为民服务,集合办公、方便群众,权责清晰、履职到位”的原则,将“说法评理”平台与综治中心建设深度融合、一体谋划、同步推进。区级综治中心于2025年6月实现实体化运行,并统筹指导镇、村两级综治中心有效开展工作,切实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确保“风险不外溢,矛盾不上交”。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