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桂林叠彩区打造“看得见”的反诈“智”造防护网

2025-10-13 18:42:1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黎耘

“阿姨,您看这个‘客服’电话可不能轻信!”“同学,游戏装备交易要走正规平台哦!”

今年以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这样的反诈提醒正以各种鲜活的方式“钻”进大街小巷,“种”进市民心里。

电信网络诈骗虽是看不见的“黑手”,但叠彩公安却打造出了一张看得见的“防护网”,在阳光下一笔一画书写“守护”的故事。

智慧反诈:“AI指挥官”让预警跑在发案前

电信网络诈骗并非防不胜防。叠彩公安创新研发的“叠彩反诈宣防漏洞倒查智能体”,像一个不知疲倦的“AI指挥官”,分析辖区电诈发案类型、高频区域、受害人群特征等数据,快速统计不同派出所辖区的案件数量与诈骗手法,为一线民警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这一系统使警方能够动态调整防控策略,真正实现“哪里发案多,警力就跟进到哪里;什么骗术流行,宣传就瞄准什么”。

更重要的是,该智能体通过持续追踪“宣防-发案”关联数据,能够准确评估宣传防范措施的实际成效,识别防护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进而指引下一轮研判和宣防行动,形成“研判-预警-宣防-反馈-优化”的智慧防控闭环。这一闭环管理显著提升了反诈工作的前瞻性和系统性,推动其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和“系统免疫”演进。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资金流查控、止付挽损,就是与时间赛跑。快一秒钟,也许就能帮事主挽回数万元损失。”叠彩公安分局刑侦一大队教导员雷林臻说道。由他牵头建立的“双最机制”(最快止付、最短追查)在实战中表现突出,今年以来已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0万余元。

在科技与机制的双重赋能下,今年以来,叠彩公安分局电诈警情数同比下降19.6%,损失金额降低69.55%,反诈治理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花样宣传:精准触达不同人群

如果说智慧系统是“中枢”,那么精准宣传就是抵达群众的“神经末梢”。叠彩公安一改往日单向灌输的宣传模式,针对不同人群推出“定制式”反诈活动:为学生准备“反诈主题班会”,为老年人开设“菜场反诈讲堂”,为企业员工组织专场宣讲。仅9月1日至15日,叠彩公安分局反诈宣讲团深入辖区25所中小学,覆盖师生2.5万人次,开展企事业单位专题宣传13场,现场接受咨询并解答疑问超400条。

9月12日,在桂林市第五中学,民警结合2025年叠彩区真实案例,以案释法,深入剖析“买卖游戏装备”“冒充客服”等高发骗局,提醒同学们不沉迷网络游戏、不轻信所谓“低付出、高回报”承诺,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桂林北站的“光影播报”。民警针对人流量大、信息触达面广的特点,在站前广场、候车区等关键点位,利用高流明投影设备在地面、墙面甚至廊柱上动态投射反诈标语,让广大旅客在匆匆步履间也能不经意接收防骗提示,实现反诈宣传“入眼入心”。

全民助防:共同撑起“金钟罩”

反诈不是公安的“独角戏”,而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叠彩公安分局积极推动反诈意识深入人心,发起“周五金盾夜,反诈入万家”常态化入户宣传活动。自今年8月起,民警、辅警利用每周五晚,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分组包片、敲门入户,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的精准宣传,将反诈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9月12日19时许,叠彩公安分局80名警力分成20个工作组走进联发乾景小区,结合当前高发的刷单返利、冒充客服、虚假投资理财及冒充公检法诈骗等类型,向居民发放反诈宣传折页,讲解真实案例和防范技巧。民警提醒大家保持警惕,做到不轻信、不点击、不泄露,遇到可疑情况第一时间通过正规渠道核实。此外,民警协助居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详细介绍其诈骗预警、风险查询、线索举报等功能,切实提升群众工具使用能力。

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情,越来越多群众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传播”,成为反诈阵线上的“民间哨兵”,真正实现了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转变。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