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赵明辉
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大瑶山腹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金秀瑶族自治县公安局长垌派出所紧扣旅游经济发展脉搏,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做实“景区旅游警务”,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让平安成为景区最动人的“风景”。
服务前置 暖心服务零距离
国庆假期,圣堂山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10月2日上午,民警在景区巡逻时遇到河北游客李先生紧急求助。初次自驾到圣堂山游玩的李先生被连续陡坡、急弯和临崖窄道吓住,担心自己技术不到位,紧张得不敢继续驾驶。经验丰富的民警见状边安抚其情绪,边走到驾驶舱代为驾驶,一路安全驶至景区大门。
这暖心一幕,正是派出所推行警务前移、主动服务的生动体现。
2023年以来,长垌派出所在核心景区设立了2个警务室,将警务资源直接部署到游客身边。这些警务室不仅配备了休息椅、饮水机、急救药箱等便民设施,免费向游客开放,还成为长垌派出所开展巡查、排查风险的前沿阵地。
日常工作中,民警结合辖区旅游秩序,不定期地对商铺、餐厅、观景台、步道等重点区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同时,依托“智慧警务”,搭建起警情“随叫随到”、服务“随时随地”的快速响应机制,极大提升了处置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前景区离所里远,出警需要时间。现在每个旅游旺季民警都会常驻,能第一时间处理问题,游客体验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圣堂山景区负责人金建帮说。
融合共治 “石牌律”巧解千千结
实现景区的“善治”,平安是基础。
长垌派出所巧妙运用瑶族传统民俗文化,创新性地将古老的“石牌律”规范融入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实现了国家法律与民族习俗的有机统一。
广东游客黄女士在圣堂湖景区因未拴绳的宠物犬咬死村民土鸡,就赔偿问题与村民发生争执。接警后,长垌派出所立即启动“瑶老同”调解机制,邀请熟知“石牌律”的“石牌头人”参与调解。调解过程中,既讲法律条文,也谈传统规约,最终促成双方互谅互让,黄女士诚恳道歉,村民也降低了赔偿要求,纠纷圆满化解。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长垌派出所积极牵头,组建了由“民警+景区管理人员+瑶老同巡防队员+热心群众”构成的治安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与民警协同开展日常清查、巡逻防控、矛盾调解和安全宣传,形成了联防预警、联动出警、快速处置的群防群治新格局,有效提升了景区的见警率、服务率和管事率。
“无论是问路咨询,还是纠纷求助,巡逻民警第一时间响应、妥善处理。简单问题力争现场解决,复杂情况则详细记录、及时转办并跟踪反馈,确保游客的每一个诉求都有回音。”长垌派出所副所长梁泽志介绍。通过多方联动的立体化巡逻防控,景区秩序持续向好,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安全感。近年来,长垌派出所联合各职能部门排查整改景区安全隐患12处,成功调解各类旅游纠纷16起,实现了风险隐患的“动态清零”。
智慧联动 构建“警随客动”防护网
8月18日晚,长垌派出所接到紧急求助,3名游客在滴水村河域漂流时遭遇暴雨,被困于河道对岸。派出所迅速联动村干部、县消防大队组成救援队前往。途中,民警不断电话安抚被困游客:“别担心,待在安全位置观察水位,不要移动,我们绕山路过去接你们!”救援队在山中艰难行进后,成功找到并安全带回3名未受伤的游客,随后对其进行严肃的安全教育。
长垌派出所不断深化“派出所主防”职能,着力构建“信息主导、精准指挥、精细落实”的智慧旅游警务新模式,利用数据共享与关联分析,实现对景区交通、人流、游客分布等情况的实时监测与科学调度,确保对警情的快速响应和对群众需求的及时满足。
“我们严格执行‘派出所指挥室+瑶老同巡防队+景区警务室值班民警’三级联动警务机制。”长垌派出所所长庞文贵介绍,“指挥室作为‘智慧大脑’,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监测与分析,为前端警务部署和决策提供精准支撑。全体民辅警主动作为,全力投入,确保旅游警务工作高效运行。”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