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占江 帅标 通讯员 金红
“要不是你们及时发现了我妈妈,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回忆起患有失智症的母亲近日在焦柳铁路苗市段附近徘徊的情景,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苗市镇居民刘女士仍心有余悸。
苗市镇是张家界市境内焦柳线铁路未完全封闭区段之一,沿线常有老人、儿童及听障、残障人士出入,安全防控压力较大。近年来,张家界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击整治联动、人防技防联动,常“颂经”“敲钟”“织网”,取得显著成效:境内高铁持续保持“零事故”,普铁案事件同比下降42.9%。在2024年度全省考评中,张家界市位列第四,获评“全省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优秀市州”。
常颂“安全经” 法润民心醒思想
“防护栏是保障安全的屏障,千万不能私自破坏。”
“禁止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
“宋大哥,您上山下山务必要走天桥,不能图方便横跨铁路。”永定区西溪坪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小杨在焦柳线宋家湾村段向村民耐心宣传。
村民宋富粗的家位于焦柳铁路K952+480处,属于典型的“路宅共生”格局。尽管村内设有通行涵洞,但他以往总觉得绕远,习惯横穿铁路。为转变此类“图省事”观念,张家界市委政法委联合街道、社区,利用“赶集日”“屋场会”“送法下乡”“敲门行动”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铁路安全法规宣传;精心组织“知路·爱路·护路”“5.26我爱路”“百日安全竞赛”等全域宣传活动,并将铁路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打造了慈利县一鸣中学、桑植县利福塔镇芙蓉学校、永定区大庸小学等一批护路宣传示范阵地。永定区护路办联合铁路派出所拍摄的《爱路护路宣传视频》荣获全省优秀作品一等奖。
经年累月的宣传教育,逐步增强了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走天桥、不穿线”成为习惯,形成了“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村,全线保平安”的良好辐射效应。
常敲“安全钟” 依法治理除隐患
“K911+800处铁道旁发现砖砌牛棚,存在安全隐患。”慈利县一名护路队员在日常巡查中上报。
“依法拆除。依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禁止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K981+400处疑似存在非法宗教聚会点。”
“依法取缔。”
市护路办工作人员朱佐亚每天都会在微信工作群中,接收来自全市焦柳铁路沿线54个重点路段、108名值守人员的巡查日志。为扎实推进隐患治理,张家界市实行铁路沿线路段包保责任制,对217名智力残疾、失智老人、精神障碍等重点人员落实“四包一”管控措施,各乡镇(街道)护路队伍负责辖区内的隐患清查、反馈与处置。
市、县护路办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周调度、月研判”护路形势,对排查出的重大问题下发《涉铁重大安全隐患督办函》,限期整改。截至目前,已依法取缔永定区后坪街道焦柳线K981+400处的非法宗教聚会点,成功拆除慈利县南山坪乡K911+800处砖砌牛棚、永定区后坪街道K976+680处养殖场钢架棚等,将涉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织密“安全网” 人技联动保畅通
“现在好了,有了这些设备,再也不怕监测不到老人、孩子和残障人士误入铁路了。”慈利县溪口镇护路队员吴大哥欣慰地说。近期,市护路办在焦柳铁路沿线重点路口补盲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并推进电子围栏建设,新增“天网工程”监控探头43个、太阳能声光感应报警装置35台。这些设备能实时监测特定区域的人员车辆活动,发现异常立即报警,助力护路队员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事前预防的转变。
“重点人员佩戴电子报警手环,人防技防相结合,护路工作比以往好做多了。”市护路办专干感慨道。
“加上省护路办信息系统和乡镇微信平台的支撑,各类视频监控资源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了一张高效的‘安全网’。”市护路办负责人补充道。
知路爱路护路,仍需全社会共同参与。下一步,张家界市护路办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科学调配巡防力量,强化路地警民联勤联动,紧盯重点线路、时段和部位,共同织牢铁路沿线安全防护网。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