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一线
□ 本报记者 黄辉
10月11日,清晨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轻柔地洒落在青山湖畔。
早上9点刚过,《法治日报》记者驱车来到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青山湖分局佛塔派出所,探访全省首个服务产业链的专业警务室——针纺警务室。
南昌市青山湖区是全省最大针纺产业集群、全国第四大针织服装类产业基地。而佛塔派出所辖区集中了1200余家针纺企业,年产值近200亿元。
“辖区针纺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警情较多。”佛塔派出所教导员王刚介绍说,今年3月,该所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创新设立针纺警务室,紧扣“主动、预防、共治、智慧、民意”五大警务,推出“矛盾联调、治安联控、服务联办、困难联帮”四联工作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
走进青山湖区高新技术产业园,记者看到,针纺警务室与企业比邻而设。据了解,这个配备专业调解室的警务站点,已成为园区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平台。
今年5月28日,园区某制衣厂两名职工在流水作业时发生纠纷,由起初的相互辱骂升级为肢体冲突,一方受伤。警务室民警胡作怀及时上门调解,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受害方获赔7000元医疗费。
据统计,自针纺警务室成立至今,已成功化解企业员工纠纷数十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在针纺产业园区,临时用工现象较为普遍。”胡作怀告诉记者,特别是在生产旺季,企业往往会雇佣临时工,针对此时容易出现的“劳务碰瓷”行为(不签订劳动合同,故意懈怠做工等待被辞退,以此向企业索要赔偿),针纺警务室建立劳务用工黑名单制度,对有前科的“劳务碰瓷”人员进行重点管控。同时,要求企业对临时雇佣工作人员登记备案,既维护了企业正常经营秩序,又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针纺企业员工证件办理集中、时效要求高,是产业园区的一大特点。王刚介绍说,针纺警务室专门设立了针纺企业服务专窗,整合居住证办理、补换领机动车行驶证等14项高频业务,推行“针纺政务一条龙”服务,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
不久前,辖区某企业员工急需出国洽谈业务,却因证件遗失犯了愁。警务室民警得知后,立即联动分局出入境大队,开通“绿色通道”,当日受理审批制证信息,将原本7个工作日的办理时间缩短至3日,确保企业商务活动顺利进行。
“过去企业遇到问题要跑多个部门,现在通过搭建针纺警务室平台,整合资源、服务前移,让企业可以‘一站式’解决各类诉求,安心经营生产。”王刚说,这种“一室统管、高效办事”的模式,打通了公安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编辑:申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