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占江 帅标 通讯员 张樟
“跑一趟综治中心,电梯装好了,补偿款也如期到账,太感谢你们了。”近日,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楚江街道居民刘先生拿着新电梯钥匙,向县综治中心报喜,一起耗时一年半的老旧小区电梯加建合同纠纷就此画上句号。今年来,像刘先生这样通过县、乡综治中心出面化解的矛盾已达394件,占全县纠纷总量81.07%,群众满意率98.7%。
石门县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着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石门信访维稳“五不”工作法的重要载体,力求构建起“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实现群众解忧“最多跑一地”。
今年7月1日,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正式揭牌运行。中心整合了信访接待、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职能,推动信访、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人社、住建、退役等10部门常态入驻,同时律师、心理咨询师、人大代表等社会力量随叫随驻,形成了多元共治的调解合力。
通过“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工作机制,中心还同步更新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平台,对接12345热线和“互联网+政务”等数据端口,实现“一张表登记、一张工单流转、一个出口反馈”。运行三个月来,中心已接待群众349批次,分流调处各类诉求315件,群众平均跑动次数减少2.3次。
“大风刮掉招牌,车主找不到责任人,我们照样能依法快速解决。”永兴街道综治办主任陈集银道出了基层干部的底气。这份底气源自该县创新的“三调联动”机制——将人民调解前置、行政调解介入、司法调解兜底有机结合,形成一条高效的调解流水线。一般纠纷“马上调”,重大纠纷则由“调解员+法官+律师+民警”组团服务,调解协议实行“线上司法确认”,平均用时不到24小时。
今年5月,蒙泉镇因土地权属引发群体纠纷,涉及3个村民小组、20余户村民。中心及时启动“三调联动”,仅用5天便促成和解,经司法确认后无一户反悔。
“以前遇事打110,现在先找网格员。”易家渡镇叶家坪村村民老杨的这句话,道出了基层治理的新变化。全县892名专兼职网格员、1230名“红马甲”志愿者与社区民警协同作业,形成“网格发现、中心派单、部门处置、结果反馈”的四步工作机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县财政每年投入600余万元用于网格化服务管理。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利用平安常德580、湘矛调等微信小程序实时上报信息,全部线索第一时间汇聚到县综治中心统一研判、分流、督办。今年1-9月,全县摸排上报矛盾纠纷1521起,中心派单后就地化解1180起,化解率达77.58%,民刑事案件发案率较往年显著下降。
“我们将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落脚点,把‘终点站’打造成基层治理的‘最强大脑’,让更多矛盾纠纷妥善圆满解决,推进县域社会治理能力稳步提升。”石门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谭本军表示。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