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这一个月,我们为这事四处奔波,就想求个公平。感谢法官、感谢工作人员,为我们拿到了工资!”近日,农民工张某专门赶到陕西西咸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西咸法院)和综治中心当面表达谢意。
农民工薪资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康,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安定与司法的公平正义。西咸法院通过类案研判,会同综治中心、工会及调解员综合联动,将30多起农民工欠薪纠纷在诉前妥善调处,从“根”上守住了农民工的“钱袋子”。
这是西咸法院坚持“多方联动、共建共享”,发挥“法院+综治”效能,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融入西咸新区基层治理格局的真实写照。
今年来,西咸法院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行动指引,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为工作主线,坚持前端预防、中端解纷、后端治理“三端共治”,将矛盾纠纷化解贯穿审判工作始终,最大限度降低当事人“诉累”,实现既定分、更止争。
就前端来看,2025年,西咸法院采用“常驻+联络人”方式入驻综治中心和共享驿站,构建“新城-街道-村社”三级“共享法庭”网络体系,开展调解指导、诉调对接、普法教育等工作,打造“综治+”多元解纷新格局,及时化解潜在风险隐患。
同时,该院发挥5个人民法庭“桥头堡”作用,结合辖区多发纠纷类型和案件特点,构建“法庭+网格”模式,法官“进网入格”与网格员协同开展风险排查、矛盾调处等工作。截至目前,网格内排查并化解婚姻、赡养、土地等风险隐患纠纷500余件。
在中端,西咸法院创新审理机制,采用“全流程”要素式+示范性裁判,通过推行“两状”示范文本,运用要素提炼、表格管理、流程优化、示范效能,高效化解批量纠纷。
在一起206户业主诉开发商逾期交房集体诉讼中,法官引导当事人填写“两状”示范文本,将“房产信息”“房款缴付”等复杂的法律关系信息简化为清晰的要素表格,打破了传统的庭审模式,使庭前调解精准化、庭审环节集约化,同时积极发挥生效裁判的指引作用,西咸法院速裁审判庭仅用1天便同步完成160起案件的审理工作,缩短办案时间,提升审判质效,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切实高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据统计,西咸法院依托“全流程”要素式解纷模式,已高效化解物业类、征地拆迁类等涉民生批量案件1746件,实现批量案件从“多讼”到“少讼”,让公正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
与此同时,该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加强案件精细化审理、厘清规则,切实做到既解“法结”又化“心结”。
沣东新城黄家寨村涉及39户村民的土地补偿款分配纠纷一案流转至法院后,承办法官多次深入村组,实地了解历史渊源和各方实际困难。庭审中,法官既讲土地管理法条文,又算集体发展的长远账,明晰双方权利义务;庭审后,继续耐心释法析理,引导双方着眼长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了分期支付的调解方案,化解了多年的积怨,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工作中,西咸法院坚持“抓末端、治已病”与“抓前端、治未病”相结合,主动跳出“审理”看“治理”,通过制发司法建议等方式延伸审判职能,激活治理长效,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不仅如此,该院还充分发挥诉讼案件“晴雨表”作用,深入分析新区常发案件特点和规律,找准问题症结,深度剖析类案纠纷背后存在的社会治理问题,因案因类制作司法建议,为西咸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矛盾化解工作提供指引。今年以来,西咸法院共发出司法建议8份,采纳反馈率达100%。
除此之外,西咸法院还积极开展案件回访、普法宣传教育和“八进”等活动,引导群众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利用微信公众号策划《西小咸探案》等普法栏目,以身边事引导群众知法懂法;“面对面”向社区群众、企业员工、农民工等群体现场授课、普法近千人次。
据悉,下一步,西咸法院将继续完善“三端解纷”工作机制,坚持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民生案件,用司法之力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枫”景图增色添彩。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