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以故事赋能司法实践 以党建引领服务升级

贵州道真司法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5-10-11 16:19:0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见习记者 胡特旗

三次协调化解两尺地的六载仇;八旬老人无儿问、诉调对接护亲情;巧解婚恋纠纷,守护家庭和谐;十年调解路,一心护民安……9月26日,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司法局党支部开展以“调解为民促和谐 不忘初心显担当”为主题的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讲述“我的调解故事”,分享调解中的做法和经验。

在全体党员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庄重地举行集体“政治生日”仪式后,进入精彩的“我的调解故事”分享环节,7名基层一线的干警通过讲述自己的调解实践故事,交流解纷感悟,分享调解经验。

“这是我参加工作后调解的第一个纠纷,两户人家为祖坟旁的一块空地发生争议,引发互殴导致双方均不同程度受伤,从当时的现场处置,到最后调解结束,短短一周的时间经历了四次调解,既调解了他们之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又化解了土地界畔争议。这起纠纷让我深刻体会到,邻里矛盾在利益的争执中藏着情绪的冲动和沟通的缺失,我们基层司法所就像‘黏合剂’,既要用法理划定底线,更要用人情唤醒温情,当界限清了、心气顺了,邻里间的疙瘩自然也就解开了。”来自桃源司法所刚参加工作还不到一个月的冉依婷,讲述了她第一次调解民间矛盾纠纷过程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和工作的感悟。

郑某和申某是结婚二十几年的结发夫妻,前几年郑某将积蓄借给亲戚做生意,因为生意亏损一直没有偿还,今年孩子考上大学急需用钱,向其亲戚联系还钱却被告知现在无钱,妻子申某责怪和抱怨郑某当初借钱给亲戚没有征得她的同意,现在孩子要上学却没有钱,本就郁闷的郑某听不来妻子申某的唠叨,夫妻之间从互相拌嘴发展到闹离婚。

“人家借你们家庭的钱没有还给你们,是你们和借款人之间的外部矛盾,你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怎样想法把钱收回来,不耽误孩子上学。而你们把这个矛盾转变成你们夫妻之间的内部矛盾,你们两个闹掰了,但借出去的钱还在外面,没有收回来,最终损失的还是你们。”三江司法所的江旭在调解过程中“一语点醒”矛盾的关键,解开了郑某和申某之间的心结,夫妻和好如初。“在调解工作中,多一点细心和耐心,多与当事人沟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更精准地找到矛盾的焦点,从而快速准确地化解矛盾纠纷。”江旭这样分享调解民间纠纷的经验。

忠信司法所的周会勤,是一名在调解和法律服务岗位上坚守了十年的女兵。十年间,她把群众之间的矛盾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干,成功调解民间矛盾纠纷上千件,这些纠纷中有邻里漏水、婆媳拌嘴、羊吃麦苗、牛啃玉米,有地界争议、劳务报酬、打架斗殴等等,从当年的青涩小姑娘,成了群众信赖的“周大姐”。她说,这声“周大姐”,是她最珍贵的“勋章”,她将继续坚持当好基层治理的“螺丝钉”,用实际行动去解决群众矛盾纠纷中藏着的“急难愁盼”,去守住“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承诺。

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调解故事、一次次感人至深的调解感悟、一条条宝贵的调解技巧……汇集成一个个温暖有力的“凡人小事”,从不同角度体现基层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和参与化解民间纠纷的作用,展现在基层行政工作中的无私奉献、定分止争、维护稳定的初心使命。

司法行政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道真县司法局党组书记杨进军在点评发言中表示,“通过‘我的调解故事’分享活动,以学促练、以练提能,有助于促进党员干部的互相交流学习,推动工作创新发展。基层司法行政部门承担着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和推进社会治理等多重作用,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关乎群众的每一件小事,要把老百姓的难事当作自己的家事来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纠纷的成功调解中、在每一次法治宣传教育中、在每一次法律援助和服务中、在每一起行政案件的复议中、在每一个特殊对象的帮教中,都能感受到司法行政部门的贴心和关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