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扬尘污染是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顽疾。河北省柏乡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县域内砂石料厂物料未苫盖造成扬尘污染案中,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探索实践“科技取证、精准建议、协同共治”的工作模式,有效破解了监管职责不清、整改落实不力的难题,推动了问题的彻底解决,为守护蓝天净土、提升环境治理效能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科技赋能 让证据“开口说话”
强化科技手段应用。面对砂石料厂物料堆放分散、传统取证视角局限的挑战,柏乡县检察院运用无人机进行高空航拍,精准测绘未苫盖区域范围,多角度、全方位固定污染现状影像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深入现场走访核实。办案人员多次深入厂区及周边区域,实地查看物料堆放、苫盖情况及扬尘影响程度,并向附近居民了解污染持续时间和实际影响,夯实公益受损事实基础。精准研判监管职责。初步调查发现存在监管盲区或职责交叉问题后,检察机关并未止步于表面现象,而是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三定”方案,为精准监督厘清方向。
精准发力 让建议“靶向治疗”
精准制发检察建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规定,柏乡县检察院依法向初步认定的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明确指出违法事实,提出明确整改要求。着力破解履职梗阻。针对检察建议发出后出现的行政机关之间职责争议导致整改搁置的新情况,检察机关主动升级监督策略,面对面深度沟通。凝聚共识破除壁垒。通过及时组织召开由相关行政机关参加的案情座谈会,搭建对话平台,组织学习相关法规,共同梳理职责脉络,最终促使各方就监管责任主体达成共识,明确了整改路径和时限,将监督压力转化为履职合力。
圆桌协商 让监督“凝心聚力”
巩固个案整改成效。在检察机关持续跟踪问效下,涉案砂石料厂均按要求对物料堆场进行了全面苫盖,扬尘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检察建议内容全面落实。推动建立协同机制。以此案成功办理为契机,柏乡县检察院总结提炼出通过沟通协调会商明确监管职责的有效做法,推动相关行政执法部门间加强信息共享与执法联动。促进治理能力提升。该案的办理过程与结果,不仅解决了具体污染问题,更提升了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协同共治的意识与能力,实现了从解决“一件事”到规范“一类事”的提升,为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长效机制贡献了检察智慧。(李晨薇)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