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辽宁宽甸检察院:一条留言牵检心 多元履职护安“薪”

2025-10-11 11:11:2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宇 通讯员 赵婷 王海川 贾雨晨

近日,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与县人社局密切协作,成功化解一起农民工欠薪纠纷,帮助20余名农民工拿回被拖欠的80余万元工资,切实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网络“薪”声引关注 线索移送速响应

事件始于今年6月,县人社局工作人员在自媒体平台发现一条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信息。“我们的活马上就要干完了,工地上迟迟不发工资,让我们如何回家?”简短的投诉文字背后,是农民工群体的焦灼与无助。依托此前与县检察院等单位会签的《关于建立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联系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该局第一时间将案件线索移送县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双方迅速启动欠薪处置机制。

经初步了解,今年年初,20余名农民工跟随包工头从安徽省某地来到宽甸满族自治县,在县域内某建筑公司承包工地施工,并约定每月按时发放工资。但是,农民工工资却从5月起一直未能按时结算,工人们情绪十分焦急。为尽快摸清状况,县检察院与县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前往该项目工地了解情况,并召集被欠薪农民工逐一核实细节。经过调查,20余名农民工分别被拖欠工资1万至4万余元不等,总额达80余万元。

联动破题解“薪”结 践诺履约有回音

“不是我们不给钱,是总公司没跟我们结算……”项目部负责人解释道。由于总公司审核方面的原因,工程验收和款项核算需要时间。

了解具体情况后,县检察院和县人社局联动履职,坚持法治思维与源头治理并重。首先,检察官安抚、疏导农民工的焦虑情绪,之后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引导用工单位认清法律责任。此外,积极搭建协商平台,组织该公司与农民工进行多次“法、理、情”相融合的沟通调解。经过不懈努力,双方达成了一致,在检察机关和劳动监察部门的联合监督下,签订分期付款承诺书。20余名农民工在得到法治承诺后,同意回家等候。为了不辜负农民工的信任,县人社局建立“日跟进”机制,动态掌握支付进度。县检察院设置电话专线,方便及时响应诉求、监督履约情况,确保农民工“血汗钱”按期足额发放。通过持续的监督问效与服务保障一体推进,截至2025年8月底,所有拖欠的工资已全部发放到位。

多元履职纾“薪”困 溯源筑堤促善治

此案的成功办理,是县检察院依法履行检察职能、纾解群众“薪”事的生动缩影。近三年来,县检察院将根治欠薪作为服务保障民生的重要着力点,持续深化与相关部门高效联动,针对农民工讨薪难、维权难等问题,充分运用民事支持起诉、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公益诉讼等多元履职方式,打好检察监督“组合拳”。通过精准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履职、联动促成和解等举措,累计帮助30余名务工人员追回劳动报酬100余万元。同时,在个案办理基础上,深化源头治理,聚焦工程建设领域施工单位未依法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或提供保函等侵害农民工权益的问题,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推动相关行政机关联合出台了《宽甸县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实现了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的延伸。

未来,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初心,织密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治之网。以更精准、更便捷、更有温度的法治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编辑:刘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