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新就业群体工作在“云”端、穿行在“路”上,是城市街巷的“奔跑者”、温暖生活的“传递者”,也是基层治理中的“新生力量”。为给这一群体打造安心、舒心、暖心的就业生活环境,山东省济南市委社会工作部于今年8月19日至9月18日开展了“暖‘新’行动 建言有方”人民建议征集,围绕“生活支持、职业发展、友好场景、权益保障、关心关爱”5个领域,向全社会广纳良策,以务实举措回应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征集期间,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征集建议1014条。经筛选梳理、研判论证,799条建议纳入有效征集范围,其中773条建议被直接采纳,9条建议部分采纳,17条建议留作参考,为精准服务新就业群体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收到建议后,济南市委社会工作部第一时间响应,及时进行梳理、研判、论证、办理。对提出时已开展的工作,进一步深化、巩固、优化;对具有转化条件的建议,积极推动转化落地;对具有转化价值但需要一定时间推动转化的建议,结合实际纳入下一步工作计划,确保每一条民意都有回音、每一个诉求都被重视。
针对“生活支持让新就业群体生活更顺心”的建议,协调相关单位推出“暖新套餐”,面向10余家餐饮服务和快餐连锁企业,遴选设立暖“新”食堂、爱“心”商户,推出“两员”专属套餐以及闲时错时用餐服务。建强用好“小哥公寓”,在天桥区黄桥社区试点建设“泉新公寓”服务综合体,配套共享厨房、洗衣房、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
针对“职业发展让新就业群体事业更进步”的建议,依托济南市新就业群体“成长学院”,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成长学院”合作单位,完善阵地体系,帮助新就业群体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举办济南市“网络主播群体学习周”活动,赋能提升网络直播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针对“建设友好场景让新就业群体工作更高效”的建议,建设友好社区、友好商圈、友好楼宇等“友好场景”,划定多个专属车位。加强友好医院建设,依托5家医院、10家社区卫生中心设立爱“新”门诊,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延时门诊、免费赠送部分药品等服务,开展义诊、移动体检、急救技能培训等活动。
针对“权益保障让新就业群体心灵更温暖”的建议,制发了《关于建立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有效整合多方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推动解决新就业群体在劳动用工、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障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指导市中区、槐荫区、长清区、莱芜区、钢城区等区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设置法律服务窗口,开辟绿色通道,加强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工作,依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联合发展改革、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多部门做好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的宣传推广。
编辑:迟明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