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杨蕊
“现在牛肉面馆正常经营,周边群众担心的问题彻底解决了。”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综治中心“老干部”调解室调解员闫建龙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近日,“老干部”调解室接到一起投诉,辖区居民担心噪声和烟道扰民,阻止一楼牛肉面馆店主装修,导致牛肉面馆无法正常经营。
调解员了解情况后,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协商,提出重新改造牛肉面馆烟道。店主考虑后,调整了原有装修方案,改造了烟道,并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打消了居民的顾虑。
为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水磨沟区进一步整合职能、拓展服务,建成集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职能于一体的综治中心,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打造多元共治模式。
“水磨沟区与许多城区一样,面临矛盾纠纷多元化、部门协同不足、群众诉求响应滞后等难题。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利益冲突、物业服务供需矛盾、邻里纠纷……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演变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大事。”水磨沟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周翔对记者说。
为强化矛盾纠纷化解的专业性,综治中心设置物业纠纷调解室、劳动仲裁调解室、商事调解室、“老干部”调解室、“石榴花”调解室、朱辉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
综治中心强化部门协同联动,25家单位合署办公,一窗受理群众困难诉求,构建“诉求受理—流转—督办—反馈—回访”闭环机制,让群众从“多头跑”变为“跑一次”,变“反复找”为“一站解”。
5月9日,河马泉街道办事处一小区业主向综治中心反映,他在小区购买的商铺玻璃出现多处破损,向物业公司反映后,被告知要补交一年半的物业费才能维修玻璃,希望综治中心协调解决。
该诉求流转至物业纠纷调解室专业调解员孙惠丽,她立即展开调查,得知业主购买的商铺因房屋质量存在问题还未验收,按照相关规定,没有验收的房屋,物业公司不能收取物业费。
在孙惠丽的调解下,物业公司承诺尽快修复玻璃。5月16日,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回访得知,破损的玻璃已修复,业主表示满意。
闫建龙说:“我们调解室有10名解纷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老干部,大家除了在办公室调解矛盾,更多时间是实地解决问题,至今已帮助群众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
目前,水磨沟区15个街道均已建立综治中心。水磨沟区综治中心还推出“水磨邻里”小程序,为居民提供线上全流程解纷服务,以更精细的服务、更高效的治理回应群众期盼。
编辑: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