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架起法治桥梁 助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越司法行政部门首次边境会晤取得重要成果

2025-07-03 08:09:5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赵婕

6月末的广西南宁,空气中弥漫着热浪的气息。而比天气更热烈的,是6月28日至29日在这里举行的中越司法行政部门首次边境会晤。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建交75周年。今年4月,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就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双方联合声明中提出“加强司法部对口交流”“年内举行司法部门首次边境会晤,不断完善司法协助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交流互鉴”,为深化两国法治领域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

此次会晤,中越两国司法部积极推动法律和司法领域务实合作,就建立边境边民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拓展深化法律服务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等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会晤的成功举行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重要共识的务实举措,也是法治领域推动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既让高层共识落实到边境治理的每个环节,也让边民在每一次纠纷解决中感受到合作的温度。

拓展跨境服务机构新空间

在会晤活动四个专题交流环节的“律师工作专题交流”中,中越两国律师部门代表分享了两国律师在跨境投资、国际贸易等领域的法律服务经验,就建立律师合作交流机制等议题达成初步意向。

记者了解到,中国正在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加快培育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支持律所在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07家分支机构。

在此次会晤期间,记者来到越南律所在中国设立的越南维益律师事务所驻南宁代表处,见到了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负责人裴忠坚,他告诉记者:“随着中越两国企业跨境经营活动增多,涉及的法律问题愈发复杂,如贸易、租赁、务工等合同纠纷。律所通过设立跨境机构,可以更好为客户提供跨区域法律解决方案。”

说到越南维益律师事务所驻南宁代表处,就不能不提裴忠坚的“同志加兄弟”——广西维冠律师事务所主任兼越南河内分所负责人苏日好。7年前,苏日好去越南开展法律服务,曾为多家国内公司提供涉越法律服务,助力项目顺利落地越南。他所在的律所是国内律所在越南设立的机构之一。他还不辞辛苦帮助裴忠坚的律所设立驻南宁代表处,他的努力获得中越同行们的诸多赞誉。

广西司法厅副厅长梁和民介绍:“我们举办‘面向东盟律师涉外实务交流会’吸引了包括越南、新加坡、泰国等地200余名律师及企业代表参与。近3年来,广西律师事务所办理各类涉越诉讼案件583件,提供法律咨询1739次。”

构建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

《中越司法部关于推动建立边境边民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合作共识》的签署是此次会晤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近年来,随着中越边境贸易的蓬勃发展,边民民商事活动日益频繁,建立高效、多元的纠纷化解机制迫在眉睫。

会晤期间的“调解工作专题交流”聚焦于构建适应边境特点的调解机制。双方就如何发挥调解在边境边民民商事纠纷化解中的独特优势展开了探讨。

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崇左市,是我国边境口岸最多的城市之一。专题交流中,崇左市司法局局长王帅介绍说,近年来,通过引入双语调解员、建立跨境调解协作机制等创新举措,打造具有中越特色的边境调解模式。

“云南省文山州与越南河江省接壤,两地共缔结‘友好城市’7对、‘友好乡镇’35对、‘友好村寨’7对。”交流发言时,云南省文山州司法局局长聂怀疆也提出几个数据,他说,边境地区县乡司法行政部门加强涉外民事纠纷排查化解,今年以来,共排查涉外矛盾纠纷422次,受理、调解涉外矛盾纠纷45件,调解成功45件,预防涉外矛盾纠纷11件。

一组组数据都在说明,中越两国边民十分重视以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广西国际民商事调解中心秘书长潘海清告诉记者:“中国的‘乡规民约调解’与越南‘长老调解’恰似同源而生的并蒂莲,调解在中越司法实践中既是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现代法治合作的桥梁。”

此次会晤,中越建立了边境边民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搭建起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为及时、公正地处理边民跨境婚姻、贸易、劳务等各类纠纷,以及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提升司法协助信息化效能

“中国司法部大力推进司法协助信息化工作,研发并开通了‘民商事司法协助系统’,于2022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官网公布并邀请各国使用。”司法部司法协助交流中心主任袁亮在“国际合作及民商事司法协助”专题交流时分享。

越南司法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阮友暄说:“我们见证了中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未来双方将加强在司法协助信息化方面的建设。”

在国际商务领域中,公证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用于确保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云南省司法厅高度重视与越南在公证方面的协作。云南省司法厅副厅长王军介绍说,云南省内有16家公证机构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开展涉外公证业务的44家机构年均办理业务4万余件,业务范围辐射大多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中国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局长杨金宇表示:“下一步,我们要推动中越双方重点就法律制定、立法后评估及法律法规的执行,数字化技术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的运用等开展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质效。”

共筑法治人才培养新框架

两个半圆、两半钥匙,随着两所大学校长的签约,合成了一把智慧钥匙的圆盘像一枚大大的徽章。独特的标识点亮舞台,似开启高校未来交流之门的密钥……广西民族大学与越南河内法律大学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吸引众人目光。

中越两所大学合作协议的签署,打破了传统法学教育的地域壁垒,为中越乃至东盟区域培养兼具法律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既是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法治建设的重要实践。

随着这份合作协议的签署,中越两国“法治人才培养”的专题交流环节也拉开了序幕。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肖凯介绍了我国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他说,通过跨学科实践深度融合,构建“法学+金融”“法学+数据科学”“法学+人工智能伦理”等交叉实践课程,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能力培养闭环,打造一支既熟悉国内法律体系又熟悉跨国跨境法律体系、经贸规则,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

近年来,中越双方不断加强法学教育、联合培训项目等方面的学习交流,培养“懂双语、通两国法”复合型人才,既产出服务双边合作的专业人才与机制成果,更通过人才纽带将法治合作延伸至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成为推动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化的重要支撑,也为构建区域法治共同体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为跨境法治合作解锁“金钥匙”,为两国全方位合作铺设“高速路”。此次会晤活动为中越友谊与法治合作共筑桥梁,深化命运纽带,标志着中越司法合作迈出了关键且坚实的一步。

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