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郑莲花 王怡蔷
2025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浦沿派出所聚焦辖区41个在建工地平安建设,创新“蒲公英”工作法,即根系深扎(党员下沉)、花萼托举(多元共治)、种子传播(经验扩散),推进警企共治,畅通诉求渠道,以“听音—辨音—清音—强音—回音”五音为全流程关键词,打造集党建引领、矛盾化解、反诈宣防、隐患清除等于一体的“浦工音”平安工地管理工作室,探索“党建+社区警务”新实践,奏响“安全帽”联盟共治强音。
创建“1+3+N”党建+社区警务多元共治模式
面对流动人口管理难、事故纠纷多发、工友权益保障弱等情况,浦沿派出所创建“浦工音”平安工地管理工作室,从源头解决工地内部各类问题。工作室设在浦沿派出所内,采用“1+3+N”党建+社区警务多元共治模式,即1个指挥部指挥调度,政企融、警民融、工群融等3种方式融合,工长调解队、老乡网格员等N支队伍参与,形成常态长效多元共治机制。从警32年的傅国彪常年在派出所工作,在流动人口登记、矛盾纠纷调解、消防设施等基础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浦沿派出所发挥其工作优势,联合驻所律师、浦沿司法所调解员、工地项目经理、工地安全员、工地流动党员等多元共治力量,将“党支部建在工地上”,打造“多方参与、台账清晰、目标一致”的工地红盟平安共同体。其中,工作室联动多方力量,依托工地“微网实格”举措,建立工地流动党员台账,推出工地“红色加油站”“工棚夜话”“班前微课”“党员师徒结对”等载体和举措,让在建工地的40余名流动党员找到组织。此外,工作室划分不同省份流动党员老乡网格,充分发挥各自网格内的党员先锋力量,让他们参与工地平安建设,实现工地安全事故量明显下降、工友技能证书持证率持续提升。
从风险捕捉到成效反馈形成高效闭环
辖区内41个在建工地的平安共治如何开展?工作室通过“听音(风险捕捉)辨音(分级处置)清音(消除隐患)强音(能力提升)回音(成效反馈)”五音协奏运作机制,有序推进警企共治。工作室依托“所长码”“警民联建微信工作群“第一时间收集、倾听工友诉求;同时,联动所内“浦言”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等资源,成立工地红色调解驿站“工地老娘舅”工作委员会,实现工地类矛盾纠纷专项、专业就地化解,避免“民转刑”。为了帮助工地工友能力提升,工作室推出“平安工匠课堂”,开展多维度送教培训,在普法、反诈、安全等方面一一击破难点问题。
近日,傅囯彪带队到某医院在建工地项目部进行反诈及法律知识宣讲,分享身边真实案例,层层解析防诈步骤。今年以来,工作室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5起,发现上报欠薪隐患10起并成功消除,开展反诈、安全生产等内容送教宣讲10场次,有力护航工地平安。
编辑:梁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