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战海峰 通讯员 白雨默 杨鑫
海拔1900米的山风吹散了山城酷暑,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作为享誉山城的避暑胜地,即将迎来旅游高峰。然而,“潮汐式”旅居的特点使得度假区超1.5万户“候鸟”业主与物业公司“潮汐”服务间的供需失衡矛盾日益凸显,物业纠纷频发成为仙女山发展避暑经济亟待破解的难题。
“这条路修在我们小区内,凭什么让隔壁小区的车随便过?”2024年夏天,当第一批“候鸟”业主回到度假区避暑时,一条连接A、B两小区的道路成了矛盾焦点。A小区68户业主因认为此路在规划图中属A小区内部道路,不满物业公司允许B小区人员车辆经此路通行,于是集体拒缴物业费,并封堵此路。物业公司多次协商无果,无奈之下,将纠纷诉至法庭。
武隆法院仙女山法庭受理案件后,采用“示范判决+联动调解”的方式,迅速启动“法院+N”涉旅纠纷联调快调机制,就旅居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纠纷向当地党委、政府发出预警,由法院牵头,仙女山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司法所、物业调解中心组成联调小组,共同促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物业纠纷的源头在服务,核心在沟通。我们不仅要办理个案,更要破解治理难题。”承办法官邢二超介绍,暑期不仅是旅游旺季,更是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窗口。几天前,仙女山法庭召开“物美家联”物业工作推进会,邀请人大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物业代表、业主代表参加,共同为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出谋划策,努力把游客和业主的需求转化为提升服务水平的动力,让每一位来到仙女山的游客都能感受到贴心、暖心的服务,为打造高品质旅游度假区贡献法治力量。
近年来,仙女山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成立平安法治联合党支部,健全“法院+N”多元解纷机制,推动成立物业调解委员会,向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发布司法建议,年均化解仙女山度假房物业纠纷350余件,推动物业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在1900米的云端,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清凉,更要传递法治温度,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武隆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仙女山法庭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和“三栖”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绘就和美仙山新“枫”景。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