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乌鲁木齐市:114名志愿者为公益诉讼赋能

2025-06-24 10:22:4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王晨 李春蕾

几天前,家住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的肖明在小区散步时发现,有居民将过期药品直接扔进垃圾桶。

过期药品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甚至有害成分,随意丢弃会污染水体和土壤,一旦被不法商贩回收重新流入市场,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肖明将此线索上传至“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次日,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与他联系并核实情况。

肖明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益心为公”志愿者。目前,在乌鲁木齐市两级检察机关,共有114名“益心为公”志愿者,他们向检察机关提供群众关注的公益损害线索,为检察公益诉讼提供办案辅助。

今年3月,乌鲁木齐市人民检察院举办“益心为公”志愿者聘任仪式,新一批“益心为公”志愿者上岗,其中包括食品药品、环境与资源、文物保护等领域专业人员。

“我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益心为公”志愿者吴磊对新岗位充满信心。

“益心为公”志愿者如何履职?除了当好发现线索的“广角镜”,志愿者通过提供专业咨询、跟踪观察、参与听证等方式,为检察公益诉讼贡献力量

2023年8月,因把握不准无组织颗粒物超标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范围及程度,乌鲁木齐市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件陷入僵局。

检察官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彭小武参与办案。彭小武是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长期致力于环境科学研究与实践。他带领团队分析涉案企业的生产工艺,核算无组织颗粒物排放量,评估其对大气环境的损害程度,为推动案件办理发挥关键作用。

“最终,涉案企业认可无组织颗粒物超标排放问题,并与生态环境部门签订《生态损害赔偿协议》,赔偿费用用于增植补绿项目。”彭小武看到曾经被污染的厂区重新焕发生机,心中充满喜悦。

在一个个案件办理过程中,在一次次互动配合下,“益心为公”志愿者与检察官的“黏性”逐渐增强。

志愿者王建疆是新疆财经大学教师,也是乌鲁木齐市人大代表,他发挥专业优势,先后参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

志愿者李钫是一名从事环保工作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他参与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与检察官共同分析案情,提供专业知识和意见,帮助检察官全面查明案件事实。

“2023年以来,乌鲁木齐市检察机关‘益心为公’志愿者提报损害公益线索60余条,提供专业咨询50次,跟踪观察25件,参与听证54件。”乌鲁木齐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王晓科表示,“益心为公”志愿者辅助办案成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实现公益保护最优化、社会治理效能最大化。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