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赵书城 王玉
“你已被限制接单。”6月17日一早,新疆且末县外卖员宋国平的手机接单平台弹出一条提示信息。
瞬间,一条条派送信息变成灰色,限制时间为两日。
咋回事?宋国平赶忙咨询外卖站,得到的回复是:“近期,你存在骑电动自行车逆行、过马路未下车推行两起交通违法行为,公安交管部门向外卖站通报了你的违法记录。根据配送平台管理制度,频繁交通违法将被限制接单。”
“这两次都是因为赶时间啊。”宋国平心里不服,为按时送餐必然分秒必争,到底是要时间还是要安全?
外卖站用配送数据解答了宋国平的质疑:在他的配送任务中,系统时限处于合理区间。配送轨迹显示,之所以有超时风险,主因是他接单后在公园逗留了较长时间。
回想起事发当天接单后,自己曾因天气炎热在公园小憩,宋国平顿时没了怨气。
限制接单影响收入,这可怎么办?
外卖站工作人员告诉宋国平,他需要参与志愿服务,配合民警劝导交通违法驾驶人,若民警评价“合格”,即可解除他的接单限制。
17日10时许,宋国平来到且末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城镇中队,跟随中队长蒋川一同“上岗”。
工作并不复杂,蒋川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后,宋国平对违法驾驶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怎么宣传,宋国平心里有数。民警每周都会到外卖站上“安全课”,宋国平听宣讲、看案例,学了不少交通安全知识。他觉得,只要给违法者讲几条法律规定,得到“合格”的评价不难。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早高峰时段,一女子横穿车水马龙的道路,顿时刹车声、喇叭声响成一片。
宋国平倒吸一口凉气,赶忙随蒋川上前制止。
“多危险啊!万一有车没刹住,撞到你咋办?”面对女子,宋国平脱口而出的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真情实意的劝说。
这事还没处理完,又发生险象环生的一幕。路口绿灯亮起,一辆机动车猛然加速,险些蹭到斑马线上的行人。
蒋川将车拦下来,对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罚。宋国平跑过去说道:“你开得太快了,差点伤到人!”
驾驶员低下了头。“这外卖员真行,正义感爆棚。”围观群众中有人叫好。
宋国平挠挠头,笑了笑,打开手机递到驾驶员面前说道:“你扫下这个二维码,看看里面的交通事故,都是血与泪的教训!”
电动自行车逆行、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行人横穿马路……宋国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切身感受,给交通违法者敲警钟、提个醒。
在这一过程中,宋国程不断反思自己之前的行为,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
宋国平的志愿服务结束后,蒋川给了他“优秀”的评价。
“我要把这次经历讲给同事听,提醒他们不要为了赶时间而忽视安全。”宋国平说。
据介绍,自2021年5月以来,且末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实行“多次交通违法驾驶人亲身普法”教育机制,该县先后有近千名出租车司机、客车驾驶员、外卖员、快递员参与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目前,此类群体交通违法率大幅下降。
角色的转换远比一纸罚单更有教育意义。近年来,新疆公安交管部门探索创新交通安全教育方式,促使越来越多的“违法者”转变为“劝导者”,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推动交通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