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昊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怎么办?如何让未成年人从互联网获得的是动力,而非阻力?如何以案为鉴守护好孩子们的网络晴空?……5月27日下午,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办,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协办的“以案为鉴 守护孩子的数字未来”——最高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保护“公开课”在各大媒体平台同步播出。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蔡金芳介绍说,最高法举办这堂未成年人保护“公开课”,就是应广大家长要求,针对涉未成年人案件反映出来的未成年人过度上网、利用网络做错事等问题,以案为鉴破解数字时代互联网带给孩子们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以司法保护促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在网络时代更好地保护孩子们。公开课上,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孙铭溪结合法院审理的真实案例,生动揭示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遭遇网络欺凌、个人信息泄露等常见问题,并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解读了家长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孙铭溪还从技术操作、亲子沟通等方面分享了诸多实用技巧,详细介绍了开启手机隐私权限管理、设置“未成年人模式”、制定家庭用网“公约”等,指导家长为孩子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助力孩子健康上网。
此次“公开课”,从情景剧的警示到法律条文的解析,从案例剖析到实践操作,为家长提供了一份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指南。全国人大代表王春生,北京市人大代表王炳燃、元琳琳、孙倩美,最高法、北京市高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相关同志、广渠门中学的老师、家长以及媒体记者代表等现场参与活动。“公开课”结束后,为进一步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用网现状,最高法民一庭召开“促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家长座谈会”,听取部分家长意见建议。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