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廖伟罗 柱霖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紧紧围绕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严格对标《信访工作条例》,以“四个结合”创新构建矛盾纠纷风险排查化解稳控体系,深度赋能信访工作法治化,不断提升全县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聚力条块结合 建立信访工作大格局
苍梧县建立由县委、县政府牵头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相关意见,明确县镇村三级属地职责和主管部门职责,形成“从县级领导到基层干部人人重视信访,自上而下层层抓调处”的信访工作大格局,实现各部门齐抓共管、由被动接访转变为主动下访的目标。
“我们牵头组建‘公安+司法+信访’办公室,依托‘平安苍梧’App,搭建矛盾纠纷管理信息化平台,制定矛盾纠纷分级分类管理标准。”苍梧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付枫介绍,该县探索村级进行三次调解、镇级进行二次调解、县综治中心进行一次调解、县分管领导进行一次调解的“三二一”模式,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2024年,共引导156批次、220人次信访群众通过法律途径反映诉求。
聚力专兼结合 建强专业化调解队伍
苍梧县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整合政法力量,建立全县专业化调解队伍,邀请“两代表一委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及专家团队成员等加入调解队伍,对重大信访案件成立“一案一专班”,成功化解一批信访难案积案。同时,将全县9个镇的12个社区、134个行政村划分为880个“网格”,设置921名“网格员”,建立由村干部、网格员、驻村辅警等组成的兼职信访调解队伍,将调解员与网格员相结合,实现联动、融合、互补、共治,大幅提升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
聚力前后结合 提升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
苍梧县率先推行“一村一辅警”警务机制和“红蓝格”治理模式,2024年,排查矛盾风险隐患1200余起。
在此基础上,创新升级“一村一辅警+一驿站一警长”机制和以社会治安防控一体化平台为依托的智能化信息化社会治理防控体系。通过制定“一村一辅警+一驿站一警长”职责任务清单和考评管理机制,推动落实警长包片、辅警包村“责任田”,全面推进“排查+调解+信访”的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实现信访工作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方式就地解决。
针对复杂性矛盾纠纷,苍梧县通过入户走访等形式及时做好事后回访和动态管控,建立县级专班,制定针对性化解方案,深度研判评估,“红黄绿”分级预警,以普法教育为主、依法调解为辅,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聚力奖考结合 健全纠纷化解激励机制
“我们制定苍梧县调解补助标准,对调解矛盾纠纷成功的辅警和调解员按照调解矛盾纠纷的等级以及调解规范化法治化程度给予相应补贴。”苍梧县信访局局长李显发介绍,该局定期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提升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苍梧县建立信访工作日常考评通报机制,组织部门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信访工作责任情况作为人事任免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把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纳入县委、县政府专项督办事项。同时,依托信访联席办开展反向审视,对办结的申诉案件进行“一案一评查、一案一分析”,总结经验,剖析短板与差距,提高办案质量。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