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靖西市检察院联合靖西市边境管理大队开展巡边活动,共同维护辖区安全稳定。谭聘婷 摄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通讯员 张馨月 梁丽秋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地处祖国南疆边陲,境内山明水秀,以奇峰异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有山水“小桂林”、气候“小昆明”的美誉。
靖西市人民检察院作为边境线上的国门守护者,精心培育具有南疆特色的“边靖熠徽”检察工作品牌,以高质效检察履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熠徽”强指引 锻造国门检察铁军新形象
近年来,靖西市检察院秉持政治硬、能力强、纪律明的原则,锻造一支国门检察铁军,筑牢祖国南疆安全稳定屏障。
党建引领铸边关之魂。靖西市检察院以“党建红”引领“检察蓝”,创新“党建+边境检察”模式,深化“边关党旗红,检察争先锋”党建品牌,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司法实践中,让党的声音在边疆回响。常态化开展边境线主题党日活动,举办“党史故事分享会”以及守护英烈系列主题党日活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业务精进护国门之安。靖西市检察院加大中越跨境司法技能培训力度,采用案例剖析、网络教学、跨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检察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推行“实战导师制”,让经验丰富的检察官“传帮带”,形成“以案促学、以学促战”的良性循环。
纪律严明扬清风之气。靖西市检察院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措施,抓实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筑牢检察人员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边境检察队伍。该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自治区先进基层检察院”“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检察机关先进集体”,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记集体一等功。
“熠徽”明路径 提升国门司法办案新质效
为精准高效打击边境违法犯罪活动,靖西市检察院组建以员额检察官为核心的多层次、专业化办案团队,专门办理妨害国(边)境类案件。2021年以来,办理涉边类案件2537件,查处5066人。强化纵向对接,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检察机关请示汇报,重大案件由上级检察院派员指导,发挥上下两级院“一体化”办案优势。强化横向联动,针对走私、偷渡、毒品等跨境犯罪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与边境管理大队、海关等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通过公检同研判、同培训、同部署,合力破解案件疑点难点,提高边境防控整体效能。
同时,靖西市检察院不断创新优化侦检合作机制,坚持“嵌入式”派驻,与侦查机关建立“日常联系+周派驻+团队咨询”模式,将关口前移,加强侦查引导,规范相关证据的收集提取与审查判断,提升打击犯罪的侦查取证质量。今年1月至9月,提前介入案件数量同比上升100%,案件退回补充侦查数同比下降31.9%。
靖西市检察院搭建“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类案法律监督模型”,深挖类案线索236条,为检察机关办理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的走私犯罪案件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熠徽”促和谐 展现国门社会治理新作为
靖西市检察院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办理每一起案件时,自觉做到延伸监督、延伸服务,以坚实有力的检察履职,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全力构建安全、和谐的边境环境,凭借法治“力度”,增添民生“温度”。
曾经,龙临镇大牲畜交易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防护措施不足。2023年上半年,检察官深入调研,仔细分析问题根源,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履行职责,相关部门及时响应,制定有针对性整改措施。如今,再走进龙临镇大牲畜交易市场,道路整洁畅通,市场规划合理,区域划分明确,安全设施俱全,市场环境明显改善。
这是靖西检察院通过“人大+政协+检察”工作机制,构建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加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模式的案例之一。
此外,靖西市检察院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通过“涉外婚姻冒名登记线索排查监督模型”,以检察建议助推民政部门跨国边民冒名结婚专项治理,成功办理一起长达12年的冒名婚姻登记行政争议案件,以“个案突破”促进“类案监督”。组建“护边检察蓝”普法宣传队,创新探索“非遗+检察”宣传形式,开展普法活动125场次,切实提升群众法律意识。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