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水分子 浔安
“湖州公安的生态警务,有魅力、很美丽!”这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警校携手聚力生态警务、‘水分子’护美绿水青山”暑期实践小分队在开展“跟着生态警长去巡河”实践行程时发出的感慨。
6月21日,作为全校首支出征的暑期实践队伍,“水分子”聚力湖州公安生态警务,来到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和孚镇,用直播镜头带着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走进美丽湖州画卷,探寻背后的魅力密钥。
早上9点,准时开播。“水分子”化身直播主理人,跟随菱湖派出所生态警务辅警王佳佳与“渔都卫士”群防群治队伍一同出发开启当天的生态环境巡查工作。沿着东苕溪绿道巡查水位情况,巡视是否存在非法垂钓、非法捕捞的情况,共同守护千年渔都的高颜值与高价值;走进凌波渔韵生态保护实践基地,了解到为了护航治理域内渔业生态的全生命周期,菱湖派出所联合多部门在一起探索渔业养殖共富模式时,建立了该基地,目的是为了提升服务保障促进渔业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同时聚力数字化现代渔业园区(跑道鱼)建设,又能借势借力带动养殖业、娱乐业、餐饮业三大行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以渔业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低碳养殖、生态高效、绿色增富;在曦浩家庭农场,听渔场主姚惠峰介绍如何采用无线技术管理和监测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药物使用、废水处理等问题,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渔业让“水分子们”大呼“高科技,点赞”“中国渔都果然了不起”。
下午,“水分子” 又化身生态义警队成员,跟着和孚镇的“生态警长”朱雪良和生态义警队“六老六大员”开展巡查工作,沿着荻港古村的青石板路,一路走进民宿、茶馆、餐饮店,通过入户走访,与群众深入沟通,实地了解辖区群众及民宿等个体户的情况,并做好安全隐患问题的排查工作,以此助力维护荻港的治安秩序。
走至荻港古村的尽头,便看到了京杭大运河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系统”的核心保护区。伴随着“双文遗”的区域特点,“水分子”了解到和孚派出所创新“六个一”工作法,即一个警务实践基地、一支生态义警队、一个高空瞭望哨、一个生态监测点、一套联勤联动衔接机制、一个平安共治议事厅,通过强化日常生态保护、风险快速处置,牢牢掌握生态安全主动权。在“生态警长”与义警队员的协同治理、默默奉献下,有效保护了古运河、古村落及桑基鱼塘核心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水分子”得知“六老六大员”生态义警队已经坚持了20个年头。青年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基层生态警务力量,守护“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的桑基鱼塘,既平凡又伟大。
据悉,“警校携手聚力生态警务、‘水分子’护美绿水青山”暑期实践小分队后续将继续深入调研和了解湖州公安生态警务工作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通过千人横幅签名、生态作品创演、撰写调研报告等方式,为护航湖州的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智慧。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