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以申遗为导向 以保护促创新

绍兴:一部法规守护一座文化名城

2024-05-21 08:17:1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文化中国行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红兵 文/图

用人杰地灵来形容绍兴非常贴切。

提起绍兴的文化名人,背着书包上学堂的读书郎不假思索张嘴就能说出不少,古代有越王勾践、美人西施、王羲之、贺知章、陆游、王阳明、徐渭,近现代有鲁迅、秋瑾、蔡元培。

说到绍兴的山水美景,人们自然会想到文人雅集的兰亭,那里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西施浣纱的若耶溪,那里是潭烟飞溶溶,隔山望南斗。而剡溪、天姥山等,更是文人雅士心驰神往的地方,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长卿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和佳句。

浙江绍兴安昌古戏台每日仍在上演传统戏剧。

2024年暮春时节,记者随中宣部“文化中国行”宣传采访团来到浙江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绍兴名垂青史,今日绍兴霞光溢彩。“绍兴从保护到开发再到利用,离不开《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部地方性法规施行五年来,人们看到的是活着的古城古镇,是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与现实全面融合的街道、桥梁、河流、商品。”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绍兴市规划学会副会长、古城保护专家陈扬说。

抓顶层设计 建保护体系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振兴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和难题。2018年8月29日,绍兴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条例》。2018年9月30日,《条例》经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为古城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治支撑。根据《条例》的规定,绍兴成立了名城保护委员会及名城办,成立了名城保护专家咨询组,确定了名城保护基金会。人、财、物都得到了保障。”陈扬高度评价《条例》的作用。

五年来,紧扣《条例》规定和要求,以全城申遗为导向,重塑城市文脉,倾力打造具有国际品质、中国气派、江南特色的世界级古城。2023年初,《绍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到:“创造条件启动古城申遗,建设‘世界级文化之城’”。随后,《越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明确提出:“全力破题塔山村整片拆迁改造,为打造世界级文旅会客厅和古城申遗创造条件”。

推陈出新,接续传承。绍兴古城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走在申遗的道路上。

出配套规章 强制度保障

为保障《条例》有效施行,绍兴市政府相继出台《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议事规则》《绍兴古城保护利用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绍兴古城保护基金管理办法》《绍兴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机制》《古城保护利用专家咨询运行工作制度》等基础性文件和配套规章,为开展古城保护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绍兴市政府开展保护对象普查与名录编制工作,完成编纂《绍兴古城八大历史文化街区第一批保护对象普查名录》,制定《传统民居形制导则和图集》《保护利用鼓励产业及负面清单》《地下文物勘察流程》《历史街区(地段)申报方案》《社会力量参与古城保护利用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办法及标准规范,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划文化街区 建管控地带

据绍兴市名城办副主任黄夏峰介绍,根据《条例》“保护优先”的要求,绍兴每年确定一批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清单,从2019年至2023年,共划定保护清单223项。绍兴古城保护模式从“拆改留”走向“留改拆”、从“分散保护”走向“整体保护”。

从全国各地到绍兴旅游的人,参观鲁迅故居和鲁迅纪念馆、游览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一定是首选。这几处名胜门口,任何时候都排着队,人们怀着虔诚和膜拜的心情,带着期盼的愿望去和鲁迅作短暂交流。

按照名城保护委划定的八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绍兴市开展古城老旧小区改造119个,惠及居民3.3万户,完成前观巷等约6万平方米历史街区提升,书圣故里、鲁迅故里等综合提升正在有序推进。

同时,绍兴市健全用地考古前置和文物安全联系制度,补充划定1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古城专家咨询委员会围绕越文化、宋韵文化、运河文化,推进《绍兴市区台门建筑文化提升与保护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依托古城内3处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打造“水景+街景”古运河风貌带;2021年起全省率先创新实施《绍兴市名人故居激活三年行动计划》,以“最小干预”原则实施保护性修缮与恢复,新增开放名人故居21处。

保护有创新 利用出新招

“绍兴古城保护需要秉持数字化、多元化等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强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古城数字赋能、文化赋能水平。”据黄夏峰介绍,目前已全面建成古城数字馆,收录1.5万幢房屋影像及属性,精细化扫描重点文保单位38处、历史文化街区30.88公里,构建高精度全息数字档案。依托专家资源优势,整合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民风民俗等书籍、图片、影像资料,入库各类文化元素362个,解码鲁迅、王阳明、黄酒酿造、徐渭(青藤画派)等区域重点文化元素18项。上线“绍兴古城”App,集成VR云游古城、非遗展示等41个功能模块,实现绍兴风土人情一屏尽览、一键智享。

采访中,专家和百姓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烟火气”。陈扬说:“每个绍兴人都希望古城能够保护得更美,流传得更久,利用得更好。我们要留住古城文化的根,通过古城风貌保护、修缮修复和有机更新,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的品质。通过解码文化基因,把‘古越文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的密码编译出来,用‘文化光刻机’制造出绍兴特有的文化‘芯片’。”作为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扬建议加快老字号地方立法,实现古城旅游一码通,拓展旅游交通新模式。

编辑:王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