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推动产业链与治理链融合互促

2025-11-17 06:18:5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涂冬山 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日益复杂,民商事领域纠纷数量持续高位运行。如何抓好定分止争,促推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已成为人民法院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和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两级法院聚焦重点领域,积极推动产业链与治理链融合互促,着力防风险降成本增效益,在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涉诉经济纠纷稳中有降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人民法院促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总体要求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人民法院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理应更好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调整优化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铺就法治之轨。

全面落实党的领导,促进资源力量统筹整合。党的领导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根本保障。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已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政策文件,但经济纠纷仍持续多发,反映出政策落实中仍存在偏差。其中,社会治理对经济纠纷态势的感知、传递和报告机制尚未理顺,导致党委统筹调度缺乏精准依据。法院应加强对经济纠纷态势分析研判和专题报送,为党委统领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支撑。

更好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促推健全共建共治共享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依靠广泛组织发动群众,激发全民参与治理的动力,以更多更好的治理成效惠及全体人民。法院要将综治中心作为治理需求和资源供给的对接平台,掌握治理中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构建基层治理自我检测、自我纠错机制,推动形成符合实际需要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抓基层强基础,促推贯通司法资源传导路径。目前基层解纷力量仍以传统家事类组织为主,行业性、专业性解纷组织培育不足、供给不够,难以应对经济领域纠纷。法院可通过健全诉调对接机制和完善司法增值服务平台,促推育强专业调解组织,推动治理模式从粗放管制向精细服务转型。

重视法治和诚信建设,有效发挥司法价值引领作用。法治为社会治理提供刚性规范框架,诚信则奠定柔性道德基础,二者相互支撑、协同发力。人民法院要提升精品案例的打造和传播能力,发挥司法裁判价值引领作用,助力营造崇法尚德、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盯牢风险隐患排查,提升经济纠纷风险发现能力。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是从源头控制风险,降低社会治理成本的有效方式。当前法院与经济主管部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法院应深入分析经济纠纷成因,构建风险排查模型,助推提升经济纠纷风险预警与协同处置能力。

二、人民法院促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嘉兴法院大力推进重点案由综合治理,聚焦治理薄弱环节,探索形成专业力量集聚、服务精准供给的重点产业法律风险治理模式。

以标记纠纷分布促推治理资源有效调集。当前,人民法院通常以基于行政区划的“万人成讼率”考核为抓手,推动属地党委调集治理资源。对此,嘉兴法院将近年来30万余件民商事案件导入“电子地图”,精准把握经济纠纷类案分布规律,为党委、政府科学配置专业解纷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以专项治理促推多方协同共治。嘉兴市商品经济发达,专业市场多、纠纷总量大。嘉兴法院联合市场监管、司法行政等部门,在市场内搭建多元解纷平台,组建“法律明白人”队伍,推动形成部门协同、行业自治、法院助力的共治格局,不断提升纠纷化解质效。如在桐乡濮院毛衫市场,今年上半年市场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18.6%。

以问题为导向做优法治增值服务。针对基层治理组织专业性不强、获取支持有限等问题,嘉兴法院创新设立“企业法律风险提示函”机制,向企业推送“一案一提示”,向行业协会商会发出“一类一指引”,向主管部门发出“一策一治理”,开展“安商驿站”企业面对面咨询服务,通过精准投放法治资源,为基层治理提质赋能。

以资源共享推动干警履职能力提升。实施经济纠纷治理需要法院在思想理念、管理统筹、行动能力等方面实现深层次变革。嘉兴法院打破条线分割,组建重点案由综合治理团队,按领域重组全市法院立审执资源力量,开展专题研究,帮助法官增强对社会治理共性问题的把握能力,提升参与社会治理实效。

以完善考核评价促推治理模式优化。嘉兴法院抓住党委牵引治理需要法院提供考核参考数据的有利条件,在每年征求考核指标修改意见时,根据治理实际需要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促推压实源头治理单位责任。2022年以来,已推动将调解成功率、引调案件率纳入对县市区、镇街的考核,推动源头治理单位既重视结果成效,也关注治理过程。

三、人民法院促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未来展望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纠纷治理需从表层的风险治理向深层的制度重塑迈进,关键是要把握深化经济纠纷治理的根本逻辑,以经济运行规律牵引社会治理结构的变革。未来,人民法院可在以下方面深化探索:

健全评价体系,促推党委统领作用有效发挥。深化经济治理,优化党委领导下的资源整合机制与行动实施体系。试点将防控经济纠纷、促进降本增效等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和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主动融入经济治理工作。

打造实战平台,推动专业治理资源有效下沉。配强专业治理资源,重点是推动将基层综治中心设于矛盾纠纷聚集区域。要坚持“未病先治”,从重事后调解转向重源头化解,让治理力量嵌入商户、行业协会等群体中,将资源和服务推送到需求一线。

依据风险指引,助力监管服务模式转型升级。经济纠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法院可常态化分析经济纠纷成讼风险,加强与行政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行政监管从分段监管、处罚监管向统一监管、信用监管迭代。

做优审判管理,推动法院履职作用有效放大。推动法院履职融入和服务中心工作,关键在引导干警向审治并重转变。要以数字赋能实施集成管理,完善履职评价标准,提升干警运用法治思维、专业方法、科技手段推进经济治理的能力。

强化数助决策,助推排查化解效能持续提升。增强识变应变能力,需做强数据辅助决策功能。加强经济数据与司法大数据的比对分析,打造服务于重点产业的法律风险监测信息库和风险测算模型,实现纠纷态势智能研判和自主预警,推动治理举措动态优化。


编辑:王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