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本报记者 韩宇
“这效率真是没说的!谢谢综治中心的同志!”近日,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成功化解一起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姜阿姨表达了感谢。
原来,姜阿姨在夜市购买绿豆糕时发现有异味,与商家协商退款未果,便来到综治中心寻求帮助。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联系辖区市场监管所,与商家现场调解,最终商家向姜阿姨退款并道歉。
这个让姜阿姨暖心的事例,正是新邱区综治中心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实践中,新邱区委、区政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区委书记刘昕对标谋划,系统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新邱区委政法委统筹区综治中心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以“初心、匠心、恒心”为核心的“三心”工作法,有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今年以来,受理群众诉求160件,调解成功157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秉持为民初心 当好群众“主心骨”
据了解,新邱区综治中心始终秉持为民初心,将彻底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畅通诉求渠道,该中心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问题,认真倾听、详细登记,根据矛盾纠纷内容,及时分派给相应责任单位处理、反馈,形成闭环。
同时,该中心强化“首问负责”,制定新邱区综治中心“首问负责制”工作制度,责任单位的首位接待人员作为“主办员”,全程跟踪、一盯到底,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杜绝推诿扯皮。
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新邱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先安抚、后说事,以真诚态度倾听诉求,以换位思考理解难处,有效平复当事人情绪,为后续调解奠定坚实基础。
前不久,家住长营子镇的李女士,到该中心反映通信运营商线路压迫墙体导致房屋受损问题。李女士当时情绪激动,扬言要采取极端手段维权。
新邱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耐心与李女士沟通,疏导其情绪。李女士情绪稳定后,该中心工作人员来到现场查看情况,并联合长营子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调解,最终推动双方达成和解。
锤炼专业匠心 当好矛盾“化解器”
实践中,新邱区综治中心着力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调解能力,锤炼“专业匠心”,确保矛盾纠纷化解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为了持续加强队伍建设,该中心通过案例研讨、技能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调解技巧和应急处突能力。同时优化工作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矛盾纠纷受理、分流、调解、反馈各环节效率,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平。
居民王女士利用线上平台反映自家楼上居民闫某在楼道内泼脏水、乱堆垃圾等问题。新邱区综治中心通过线上平台将此邻里纠纷分拨给街道进行处理。街道工作人员通过多次调解,矛盾得以化解,王女士在线上给予满意答复。
同时,该中心工作人员坚持“现场工作法”,深入一线准确掌握第一手情况,为责任认定掌握事实依据。
此外,该中心还推动部门联动,建立入驻单位常态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快速厘清问题症结,实现多方力量有效协同。
居民郑女士在置换房屋期间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无法办理新房产证,遂找到该中心求助。
该中心协调进驻单位新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阜新市自然资源局新邱分局,与置换房屋相关负责同志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帮郑女士等3户居民补齐了相关材料,问题顺利解决。
坚守服务恒心 当好和谐“守护者”
工作中,新邱区综治中心追求的不是一事一时的平息,而是坚守服务恒心,根本性、长效性修复社会关系。
据悉,该中心对已调解成功的纠纷建立台账,定期进行电话或上门回访,了解协议履行情况,例如补偿款是否到位、垃圾是否清运、薪资是否发放,确保问题彻底解决,真正实现“案结事了”,防止反复。
同时,该中心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查找共性问题和风险点。针对独生子女费发放问题,责成入驻部门推动对类似问题的集中排查;针对降雨导致的房屋受损问题,建立信访与镇街信息共享与预警机制,从源头上减少类似矛盾纠纷的发生。
此外,该中心调解人员既严守法律政策底线,清晰界定各方责任,又善于运用情理和乡规民约进行疏导,引导各方互谅互让,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确定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
近日,刘某在饭店卫生间摔倒,饭店老板却不愿赔偿因此产生的医疗费。新邱区综治中心介入后,人民调解员王丽从情理和责任层面进行耐心调解,老板当场向刘某支付医疗费作为赔偿,这场因摔伤引发的赔偿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新邱区综治中心通过践行‘三心’工作法,成功化解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展现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的强大活力和工作的高效快捷,为全区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新邱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说。

编辑:高弼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