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韦改 周姿君
“以前移送案卷要专程往检察院跑,如今在‘一站式’办案中心就能完成,疑难复杂案件还可随时与轮值检察官沟通,明确侦查方向和证据标准,办案更加精准、高效。”11月4日,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法制大队民警陈中立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陈中立的感受,源于金水区人民检察院创新推行的“金简质速”繁简分流分类处置机制。
金水区检察院是河南省检察机关典型的基层办案大院,刑事检察部门年均办案量两千余件。为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理念落到实处,金水区检察院联合辖区公安、法院、司法局等单位建成刑事案件“一站式”办案中心,打造集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于一体的全流程协同办案平台。在此基础上,金水区检察院创新推出“金简质速”案件繁简分流分类处置机制,通过“AI智能辅助、人员动态适配、程序分层优化”三大路径,构建“前端分流、中端快办、后端攻坚、全程监督”刑事办案体系,保障实现“简案快办不缩水,繁案精办不拖延”。
“每周派一个员额检察官办案组到‘一站式’办案中心驻点,案件进门先过‘双轨分流关’。”金水区检察院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主任周忠斌指着墙上的工作流程介绍说,“我们院与公安、法院、司法局会签《轻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办理工作规程》,与公安机关共同制定《检警衔接工作流程》,进一步细化运行模式和轮值检察官具体职责。”
每周一上午,“一站式”办案中心驻点员额检察官依托分流处置平台对接收案件进行“双轨分流”: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轻微刑事案件,启动“周内办结程序”,由当值团队在一周内完成受案、权利义务告知、讯问、认罪认罚具结、提起公诉等程序;事实复杂、证据存疑或争议案件,即时分流至专业化办案组精细审查,聚焦证据链完善、法律适用等难点攻坚。
金水区检察院员额检察官高阳连续办理数周繁案后,轮值至“一站式”办案中心。周一接收的35起案件中,经平台分流,28起简案当天启动快办程序,9件周五前全部起诉,19件两周内全部办结,7起繁案即时分流至专业办案组。
“轮值不仅是办案地点的转换,更是办案思维的切换,办简案练效率,办繁案强攻坚,综合能力提升明显。”高阳举例说,“宋某涉嫌盗窃案,其具有多次盗窃前科,此次又盗窃路边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因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其认罪认罚,我仅用3天就完成从受理到提起公诉的全部流程。法院同样适用速裁程序,受理次日即作出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的一审判决。”
“我们以往是固定的简案组、繁案组模式,运行中发现部分员额检察官长期办理简案,制约业务能力提升。”金水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周斌深有感触地说。
“简案快办为的是繁案精办,通过繁简分流机制解放的司法资源,全部投向疑难复杂案件攻坚。”周斌说,金水区检察院通过建立“繁案会诊”制度,对新型、专业性强、争议大的案件,通过检察官联席会、专家咨询会、检察听证会等厘清焦点、突破困境、解决难题,今年以来,已召开联席会议49次、专家咨询会23次、听证会82次,推动多起疑难复杂案件高质效办理。
王某涉嫌的诈骗案曾一度陷入僵局。嫌疑人虚构“上市公司股东”身份,以“代办移民”为由骗取200余万元,却辩称属民事借款。面对关键电子证据缺失、跨境取证困难、资金流向复杂“三重难”,承办检察官审查案件后,第一时间提交检察官联席会研判,制定“证据补查三步骤”:恢复扣押手机聊天记录固定虚构身份证据、核查3年内出入境轨迹戳破“在国外出车祸”谎言、梳理资金流向证实“挥霍”而非“经营周转”事实,形成完整证据链。近日,金水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法院以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12年。
在张某涉嫌故意杀人案中,承办检察官周勇针对“物证缺失”“未做精神病鉴定”等问题发出检察建议,依托分流处置平台建立的“监督台账+跟踪督办”机制,联动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及时跟进监督,推动关键证据补强。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在金水区检察院办理的1298件刑事案件中,简案为1129件,平均办案时长从2024年的19天降至10.5天,缩短44.74%,认罪认罚适用率97.39%,量刑建议采纳率100%;繁案办案时长由平均55天降至33.5天,办案质效持续提升。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