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邓 君
□ 本报通讯员 黄艳琪
“村口急弯装上了凸面镜,破损的水泥路也修整一新,村民出门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近日,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龙山镇村民老黄谈及道路整改情况,连声赞叹。
乡村道路的变化,得益于佛冈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的精准发力。据佛冈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玉仙介绍,今年以来,该院通过乡村道路安全专项监督,推动整改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高危路段隐患30余处,这是佛冈检察以高质效公益诉讼护民生、促发展的生动注脚。据统计,2022年以来,该院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66件,挽回国有财产1690余万元,追偿生态修复费用2194万元。
公益诉讼如何更好地助推高质量发展?佛冈检察的答案是: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重点领域靶向施策。
“我们通过多元手段精准识别风险,实现隐患排查与动态监管无缝衔接。”佛冈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范德景介绍说,在乡村道路安全专项监督中,检察干警创新采用“无人机航拍+实地勘查+群众线索”模式,梳理出47处风险点并建立动态跟踪清单。
“隐患早排查早整改,才能更有效避免事故发生。”范德景表示,该院还通过“公开听证+磋商整改”方式,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现场评议,用隐患实拍视频推动责任单位主动认领整改任务,同时,通过大数据模型精准挖掘隐蔽问题线索,进一步拓展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跨越。
这一治理理念贯穿佛冈检察办案全过程。在汤塘镇湿地保护案中,无人机航拍揪出60余条生态破坏线索。在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大数据模型挖出企业漏缴税款线索,追回税费1670万元。在民生保障领域,数据比对识破57人违规领取高龄津贴乱象,挽回损失21万余元。
“真没想到,停车小程序竟会泄露车辆行踪。”一名群众通过“公益诉讼随手拍”平台的举报,让佛冈检察院敏锐察觉到相关行业存在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经检察官调查核实,某停车小程序无需认证即可查看他人车辆信息,随即启动监督程序,通过磋商和检察建议推动行政职能部门整治。
“现在小程序完善了认证机制,停车更安心了。”市民王女士非常认可整治效果。
从“舌尖安全”到权益保障,佛冈检察司法为民的脚步从未停歇。在食品药品安全专项行动中,散装食品贴上了“放心标签”,“消”字号产品褪去“疗效”伪装。在妇女权益保障领域,该院推动60余家企业建立女职工保护和性骚扰防治制度。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构建“校车安全监督模型”,促使相关部门投入210万元完善路线设施。
“每起案件都连着民心,必须精耕细作,才能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佛冈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范明亮说。
公益诉讼不是“独角戏”,而是多方参与的“大合唱”。佛冈检察以机制创新破解治理难题,深化协同共治格局。
该院主动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推动出台全市首个《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破解调查取证难、衔接不畅等问题;深化“检察官+观察员+志愿者”机制,依托“益心为公”云平台和“随手拍”小程序拓宽线索来源;聘请行政业务骨干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借专业力量提升办案质效。
道路安全整治中,“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管护新格局成效显著:修复破损路面1000余平方米,加装防护设施20余处,建立隐患动态排查机制。该院还跳出县域局限,与广州从化、韶关新丰等多地检察机关共建联动机制,签署《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联合保护协议》,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形成治理“叠加效应”。
佛冈县人大代表刘润红说,从守护绿水青山到保障国有财产、从回应民生关切到推动区域协同,佛冈检察持续用公益诉讼打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努力让法治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