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揭开“时间战”的神秘面纱

2025-11-06 15:15: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标准+

10月19日,我国家安全机关发布公告披露,我方掌握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攻击入侵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铁证,并成功粉碎其网攻窃密和渗透破坏的图谋,全力守护“北京时间”安全。正如网络领域直接对抗的出现是网络战形成的标志,太空领域直接对抗的出现是太空战形成的标志,网攻授时系统是“时间战”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时间与空间是任何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军事活动与时间关系密切,时间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拨动着战争胜负的天平。对抗性是军事活动的本质特征,既然时间对胜负具有关键作用,那么围绕时间的对抗就在所难免。

时间战作为一种作战形式凸显出来,是战争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演变的产物。在这个阶段,作战体系从主要体现为兵力、装备的编成,发展为包含各种高技术武器装备、系统的超复杂巨系统。一架机器的正常运转都需要各个部件的正常耦合,一个超复杂巨系统的有效运行更需要整个系统所有单元的精确耦合、有序运行。其中,时间是决定性因素,这个复杂系统的所有分系统、单元、个体,都必须具有统一的时间基准,以时间为轴展开行动、实现功能。

时间战围绕时间的产生、分配、协调、校准等环节展开。这些支撑时间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系统包括标准时间(时间的产生和起点)、时统系统、授时系统、时间同步等。2017年5月,美国空军提出“授时战”概念。时间战围绕时间的产生、分发、校准等各个环节,包括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方式,扰乱对方时间系统,使其时间失序、通信失联、协同紊乱、信息失真、指挥不一,确保己方时间系统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

时间战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战形式,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本性。时间对作战系统作用具有整体的、致命的影响,这是系统开始出现就决定了的。现有的作战系统、网络系统、信息系统最基本的依托是电子计算机及系统。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设计、发明者冯·诺依曼,关于电子计算机设计思想中的重要一条,就是计算机程序的“顺序运行”。没有时间、时序,任何基于电子计算机的网络、系统都不能运行,任何作战系统也无法实现设计功能。

二是精确性。在影视剧中,我们看到每逢大战之前,上级指挥员都要与下级指挥员对表,这个环节本质上就是授时。但这种在大战之前进行的授时,无法及时校准作战过程中产生的时差,它可以满足传统作战的需要,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未来战争。

现代战争对时间精度的要求,已经从时、分,升级到了“秒”“毫秒”“微秒”“纳秒”。例如,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速度达到10倍甚至20倍音速,每秒的飞行距离达到3.4至6.8千米,毫秒之差就决定了拦截的成败。即使是航母这样的海上“巨无霸”以30节的速度算,每秒行进距离也有15米,分秒之差,决定了能否击中它,或者至少影响到打击效果。因此,不仅时间系统能否发挥功能影响作战胜负,即使降低时间的精度,也会显著影响作战效能。

三是时空一致性。精确定位一个固定目标,用三维地理坐标就够了。而要精确定位一个移动目标,必须增加时间维度。只有在精确到秒、毫秒,甚至微秒的时间点上的精确地理坐标,才能精确定位高速移动目标。只有对移动目标进行精确的时空定位,才可能对其精确摧毁。

时间战作为一种作战形式,必然包括进攻与防御。我国家安全机关通报的网络入侵与攻击,是进攻方式的一种,时间战还有其他的进攻、防御的方式。

一是网络进攻与防御。时间系统是由时间起点和时间单位构成,用于统一时间基准的参考系统。对时间系统进行网络攻击,理论上所有用于攻击网络的手段和工具都可以使用。对于攻击保密性强、防守严密的核心系统,专业工具和专业人员必不可少。

以我国家安全机关公布的网攻我授时中心的网络攻击为例,2022年3月,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某境外品牌手机短信服务中隐含的漏洞,秘密入侵和控制我授时中心多名工作人员的手机,并窃取敏感资料。2023年4月18日起,美国国家安全局多次利用窃取的登录凭证,入侵我授时中心。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攻击方专门部署新型网络作战平台,启用42种特种网攻武器,对我授时中心多个内部网络系统实施高强度网攻,并企图横向渗透至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预置瘫痪破坏我授时系统的手段,企图在关键时刻发起决定性攻击。

曾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的网络攻击事件,包括美国和以色列联合对叙利亚防空系统的“舒特”攻击、对伊朗浓缩铀工厂的“震网”攻击,经大量技术分析发现,都有攻击方对对方内部人员信息载体的预先入侵作为铺垫。防御对时间系统的网络攻击,除了发展技术防御手段之外,加强内部人员信息工具使用的管控,是加强网络防御的必然要求。

二是攻击时间基准。无论是确定起始时间,还是在后续过程中对时差进行校准,都需要时间基准。由于时间与空间具有一致性,时间基准不仅是一个时间基点,也是空间基点。平时我们说到时间,准确地说都有空间属性,例如,北京时间、纽约当地时间、英国格林威治时间等。中国授时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也就是说,这是北京时间的地理空间基准点。

当然,授时中心不仅是一个地点,还包括履行授时职责所需全套的设施、设备、人员等。服务国内的时间系统是这样,覆盖全球的时间系统,以及为执行某个特定作战任务而形成的作战系统,同样需要时间基准。一旦时间基准被瘫痪或者摧毁,时间系统将会失去作用。这就使得攻击时间基准,成为时间战的重要方式。

对此,一方面要尽量隐蔽时间基准,不让对方发现时间基准点的准确位置;另一方面,需要对时间基准进行冗余备份。在某个时间基准被瘫痪、摧毁失去作用后,可以启用备用时间基准,继续履行时间基准的功能。

三是干扰授时信号。时间系统负责整个作战网络的时间同步,在作战网络开始运行时发送起点时间,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发送时间信号,才可保证作战网络的有序、有效运行。现有时间系统发送授时信号的手段大致有短波无线电授时、长波无线电授时、卫星授时、网络授时等。对于分布广泛并大多高速机动的作战平台,无线电信号是授时信息的基本载体,它具有空间跨度大、传递速度快等优点,但也有易受干扰等无线信号的弱点。无线电授时信号的抗干扰技术与能力取决于电磁特性,例如,抖动、扩频、跳频等技术均可用于授时系统的抗干扰。

我国家安全机关发布的公告,不仅暴露出我授时中心遭受网络攻击的事实,也使得时间战作为一种新的作战形式凸显出来。农业时代,时间对军事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层次,谁及早生产足够的粮食、打造足够的军械,以及进行战争动员、体能技能训练,谁就有更大的可能赢得战争。工业时代,时间对军事活动的影响拓展至战役层次,谁及早生产更多的坦克、军舰和大炮,训练出更多、更高水平的专业部队,并进行更有预见的战役谋划,谁才更有可能赢得战争。

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时间对军事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拓展至战术层次。军事竞争在时间的精度上进入秒、毫秒、微秒级,这是“发现即摧毁”,打击“时敏目标”的必然要求。

世界各国现有时间系统,无论是技术还是系统构成都综合在定位、导航、授时系统(PNT)中,美国的GPS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都是这样。这导致授时系统高度依赖PNT系统。随着时间要素的地位上升,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美军正试图将授时功能从PNT中拆解独立出来,设立专业部门专职负责授时作战行动,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划和条令。

时间战的技术门槛很高,只有具有高超航空航天能力的国家,才有“入门券”。美国是最先发展太空技术,具有定位、导航、授时技术的国家,GPS也是最先投入使用,并广泛运用于本国和出口国外的系统。随着GPS使用时间的延伸,面对其他国家的技术赶超,GPS系统的短板也暴露出来。对此,美国正在研制更加高精尖的技术,力图保持其在时间战方面的绝对领先优势。这些技术包括量子辅助传感与读取技术、超快激光科学与工程、定位导航与授时微技术等。

总的来说,时间战已经出现,并且作用日益凸显。美国国防部在《精密时间与时间间隔科学技术评估》报告中指出:“位置和时间在作战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高准确的时钟和频率源对于美军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因为这些器件的准确度和稳定度是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导航、技侦、电子战、制导和敌我识别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授时、时统等时间领域的对抗将会愈演愈烈,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吴敏文


编辑:高弼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