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欣 见习记者 刘琼
11月6日,以“破局立势 共伴潮生”为主题的第11届快递“最后一公里”大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邮政局等有关部门,邮政、快递、电商、关联产业等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和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快递末端服务高质量发展大计。国家邮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进荣出席会议并致辞。
廖进荣在致辞中指出,新时代以来,快递末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整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行业持续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实现科技成果在“最后一公里”的产业化应用。寄递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末端智能化装备加速落地,无人机寄递试点不断扩大,无人车应用末端投递逐渐规模化,有效助力提升末端服务水平。行业通过服务场景化、产品定制化和技术智能化构建多元寄递服务体系,通过布局智能前置仓、提供个性化投递选择等创新举措,显著提升服务响应能力。在农村,邮政快递服务网络不断延伸、设施不断完善,建有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的建制村比例达78%,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出村“最先一公里”更加畅通。行业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逐步推进。行业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95%,智能装箱技术使包装耗材大幅减少,269个产品通过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全行业电子运单基本实现全覆盖,绿色园区、绿色分拨中心和绿色网点等加快建设。
廖进荣强调,下一步,全行业将全力推动快递“最后一公里”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邮需要。一是让快递“最后一公里”更有获得感。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更好满足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进一步解决农村群众网购快递投递问题。要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竞争,强化行业自律,积极推进差异化竞争,着力提升快递“最后一公里”服务核心竞争力。二是让快递“最后一公里”更有幸福感。要坚持“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创造、为美好生活的守护者守护”的工作理念,在传递关心关爱、维护员工权益、促进职业发展、推动社会融入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筑牢权益“压舱石”,增强快递员群体的幸福感。三是让快递“最后一公里”更有安全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行业的生产安全、寄递安全、信息安全各项工作。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快件丢失、损毁、内件短少,严厉打击侵害用户合法权益行为。要深入开展平安寄递建设,构建完备防控体系,严防各类危险物品进入寄递渠道。
本次大会发布的《中国快递末端服务创新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2025)》在对目前快递末端服务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从规划、管理、保障及产业4个层面提出了将快递末端设施纳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健全公平正向的激励式考评体系、加大快递员群体权益保障和职业发展支持力度、释放新质生产力在快递末端的效能等建议。《报告》显示,随着前置分拣、自动分拣的引入和智能技术应用持续推广,快递末端网点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调研样本中,近55%的网点主要通过智能快件箱、服务站等新型末端完成快件交付。
自2015年以来,快递“最后一公里”大会致力于聚焦制约快递末端服务的难点热点问题,邀请业内外专家和生态链企业展开研讨交流,提出对策建议,到今年已是第11届。本次快递“最后一公里”大会由中国邮政快递报社主办,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邮政业安全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中国快递协会支持。
编辑:赵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