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夸父”逐日!“人造太阳”向未来

2025-11-05 18:54:38 来源:新华网 -标准+

新华社合肥11月5日电 题:“夸父”逐日!“人造太阳”向未来

新华社记者陈诺、戴威

记者在安徽合肥科学岛见到“人造太阳”时,恰逢夕阳给这个官方名称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披上金色外衣。装置舱门大开,身着白衣、头戴蓝帽的工程师们进进出出,头顶龙门吊升降腾挪,脚下切割机嗡嗡作响。这幅火热场景,正是中国聚变事业数年如一日执着追梦的缩影。

EAST升级改造现场。(新华社记者陈诺 摄)

万物生长靠太阳,能否在地球上造一个“太阳”,模拟其聚变反应,实现人类的能源之变?科学家想到编织一个“磁笼子”容纳高温、高压的聚变反应。这个装置运行的时间是关键。聚变研究之初,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用生活物资换回国外装置,在简陋实验室里手搓线圈、改造升级,运行时间仅以毫秒计。2006年,中国自主建成EAST装置,当年实现3秒运行。

“十四五”时期,EAST先后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101秒、403秒等世界纪录。今年1月20日下午,EAST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这意味着装置以超过1亿摄氏度的高温稳定运行了1000秒,在实验装置上首次模拟出未来聚变堆运行所需的环境。

经过十余万次实验、一代代“夸父”的接力,中国聚变研究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EAST正在进行新一轮升级。“明年2月前,它将完成加热系统和水冷系统的改造,继续服务于新一代核聚变装置的预研工作。”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抓紧攻关,这个‘太阳’正年轻。”

循着“逐日”的足迹,记者一路向北,来到又一个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园区,这里一场体系化攻坚正酣。

八分之一真空室。(新华社记者陈诺 摄)

2018年12月获批开工建设以来,围绕下一代“人造太阳”核心部件的研制,“夸父”园区将核心任务拆解成19个子系统,进行体系化攻关。目前总体工程进度已超过92%。

今年,“夸父”园区十余个流线型的厂房内,好消息接连不断:6月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9月国产离子回旋加热系统研制成功;10月世界最大环向场磁体线圈盒交付……

“夸父”园区11号厂房巨型的穹顶下,一个硕大的“橘子瓣”——八分之一真空室静卧中央。未来,八个“橘子瓣”将精准拼接,构成下一代“人造太阳”的核心舱室。“从预研、研制、调试到正式建成并通过验收,我们历时十年攻关,形成40余项发明专利。”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负责人刘志宏自豪地说,最近几个月,“橘子瓣”旁愈加热闹,偏滤器原型件给它装上超强“盾牌”,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的机械臂徐徐展开,如夸父伸出巨臂,精准探入装置内部进行检测。

“夸父”园区中央,一座夸父雕像立于一座金属山峰之上,他身体前倾,前后伸出双臂,仿佛飞翔。远处塔吊林立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大厅已经封顶。就在今年国庆节当天,其首个关键部件实现“毫米级落座”,正式进入主机组装阶段。

“夸父”园区的夸父雕像。(新华社记者陈诺 摄)

“十五五”时期将是中国聚变能源发展的关键阶段,从实验堆到示范堆,从科学验证到工程实现。“从EAST模拟实验,到‘夸父’造部件,再到BEST演示发电,我们正稳步迈向聚变能商用发电。”宋云涛给出了时间表:BEST装置争取2027年底建成,之后开展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点亮第一盏灯。

聚变之光,悄然照进寻常百姓家。在医疗领域,超导质子治疗系统凭借聚变衍生技术精准打击肿瘤;在合肥的地铁站,太赫兹安检仪正守护人流——这项源自“人造太阳”监测技术的产品,已走进不少公共场所。“未来太赫兹还将用于脑机接口、生物医药。”安徽中科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宏北说,“我们将全力以赴参与推动核聚变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围绕整个聚变能产业,合肥持续打造产业集群,涵盖上游超导线材生产、中游主机设备制造、下游设计运营商等全产业链,覆盖超导材料、磁体系统、真空设备等产业链环节。

暮色渐深,EAST控制大厅亮起灯火。大屏幕上“亿度千秒”的纪录下方,是那行科研人员最熟悉的提示:Waiting for next shot。这个见证了16万次放电、屡破世界纪录的大厅,记录着每一次向着太阳的冲刺,也正在静静等待下一个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突破。

编辑:韩煜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