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笔谈
□ 邢雅清
商务部等12部门于今年4月发布《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健康消费应保障饮食、健身、医疗美容、旅游等健康服务业态高质量发展,促进消费升级。但新型消费模式也给市场环境带来新的挑战,2022年1月至2025年9月,北京法院审结涉健康消费类案件2650余件。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调研后发现,健康消费换挡升级主要面临违规低价引流扰乱行业秩序、滥用格式条款影响服务质量和违法闭店制约预付式消费发展三方面难题。
在违规引流方面,部分服务机构一方面通过中奖赠送、免费体验等营销方式吸引消费者前来咨询,一旦消费者产生兴趣,便以项目启动需要为由,要求其预先交纳“诚意金”,并承诺消费项目完成后将全额退款。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商家常以产品库存有限、人员配备不足、捆绑销售等预先设计的借口拒绝兑现奖项服务,扰乱健康消费行业市场秩序。一中院今年8月审结的北京某美容美发店与熊某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中,该美容店告知熊某抽中免费奖项,但需其预先支付诚意金,若其在一年内完成项目体验则全额退还,后该美容店以人员不足为由阻碍奖项落实。法院判决该美容店全额退还熊某诚意金。
在滥用格式条款方面,当前部分服务机构利用其信息与专业优势,将大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限制消费者主要权利、加重消费者义务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以不足以引起消费者注意的方式嵌入冗长的合同文本中,具体表现为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不当限制消费者合法权利、将关键信息以远小于正文的字体呈现、对可能引发争议的条款轻描淡写,刻意误导消费者的判断。一中院今年6月审结的北京某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与张某合同纠纷一案中,张某因未能就更换私教与该公司达成一致意见要求解除合同,该公司以其主张不符合协议约定为由拒绝解除,法院认为案涉条款不当限制了消费者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判决解除协议并依照课程进度予以退款。
此外,在健身、美容、教育等预付式消费情境下,部分经营者在经营不善时,常选择与“职业闭店人”串通,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通过变更法定代表人、股东或经营场所等方式实现“卷款跑路”。“职业闭店人”以帮助经营者逃避公司债务为目的,受让公司股权成为法定代表人及唯一股东,且在未履行清算义务的情况下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登记机关注销公司,致使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受偿的,债权人有权主张该“职业闭店人”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2024年4月审结的王某诉薛某清算责任纠纷一案中,王某系北京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充值会员,该瑜伽店闭店时王某卡内仍有余额。闭店前,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唯一股东刘某将其名下该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薛某,后该公司违规申请注销登记。法院认为,薛某身份应认定为“职业闭店人”,判决薛某退还王某会员卡余额8260元。
对此,笔者建议:一是完善监督检查。健康消费行业经营者应定期向监管机构报送产品项目及商品价格清单,严格审查商品价格;畅通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违规低价,监管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促进整改。二是优化标准指引。适度增加健康消费行业合同示范文本适用种类或范围,完善合同示范文本,加强争议解决条款的提示说明指引。三是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预付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鼓励健康行业经营主体购买预付金履约保证保险以分担风险;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税务、银行等部门数据联动,对健康消费行业经营主体流水异常骤减、频繁变更工商登记等行为进行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合力净化行业环境。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编辑:韩煜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