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忙碌身影活跃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合肥律师倾情倾力书写公益服务新篇章

2025-10-30 10:51:3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天娇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司法局、合肥市律师协会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引导广大律师勇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职业优势、专业优势、实践优势,用心、用情、用力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2024年,合肥律师公益服务的数据尤为亮眼——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505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347件,为困难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3699件。合肥律师的忙碌身影活跃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专业服务扶弱济困,让法治阳光温暖人心。

常态服务

全年52周,每周一公益。合肥市律师协会打造的“合肥律师52公益行”平台至今已运行十年,发动律师走进机关、社区、学校、乡村、企业,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数千场,平台知名度和影响力一直在提升。

如今,通过打造特色公益平台、组建各类法律服务团、创新服务模式等举措,合肥市律师行业早已打破“阶段性活动”的局限,让律师跳出传统法律服务框架,化身基层治理的“参谋员”、村社居民的“贴心人”、邻里街坊的“和事佬”,常态化参与公益服务。

“针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法律需求,合肥市消费者维权、妇女儿童维权、民营经济法律服务等多支专项公益律师团纷纷组建,并动态吸纳优质律师力量,持续为群众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合肥市律协秘书长王康说。

合肥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多年来联合市总工会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组建“律师志愿者+工会干部”服务分队,为农民工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

奔赴边陲

2020年8月,合肥市与西藏隆子县政府签订协议,组建公益法律服务团,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为隆子县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找律师难”的问题。

从“远程服务”到“实地扎根”,变化的是服务方式,不变的是合肥律师一如既往的责任和担当。

自2011年以来,合肥市司法局、合肥市律师协会共选拔27名优秀律师参与“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24年以来又选拔6名律师参加“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为中西部偏远地区、高海拔高寒藏区、多民族聚集区的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

2024年仲夏,奔赴广西兴安县“锻炼”的青年律师胡孟韬通过“书面交流+图文结合”模式,跨越语言鸿沟,将法条转化为流程图解和通俗文字,为当地群众提供“畅通无阻”的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不是单一办案,而是要成为群众身边‘看得见、找得到’的法治依靠。”在宁夏灵武市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的一年时间里,律师刘强现场接待解答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通过电话、线上平台解答群众咨询400余人次,群众带着困惑来、揣着答案走。

从江淮大地到祖国边陲,一批批合肥律师怀揣法治信仰,跨越山川湖海,奔赴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发力调解

2024年3月,在合肥市司法局指导下,合肥市律师协会正式设立合肥市律谐调解中心,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增添了新支点。

目前,该中心成功入驻合肥7家法院,受法院委托开展纠纷调解。作为民办非营利性专业调解组织,该中心在公益与市场的平衡中探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针对简单民事纠纷与小额商事纠纷,提供公益调解服务,减轻群众与小微企业的解纷负担;对于较为复杂的商事纠纷,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既保障服务的专业性,也确保机构可持续发展。

“律师向我们详细释明法律规定,分析利弊关系,提供合理的建议。”因退费问题起诉培训机构的程先生对律师调解的专业性深有体会。9月8日,在合肥市律谐调解中心律师调解员的调解下,培训机构全额退还了程先生的培训款项,并承担相关诉讼费用。

自运行以来,合肥市律谐调解中心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00余件,调解成功率约为58.5%,为当事人节省大量时间与经济成本,有效缓解了法院的办案压力。

多年来,合肥律师常态化参与信访接待、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创新开展律师驻队参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在推动建立有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合肥市司法行政系统将持续推动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强化公益法律服务支持保障,继续发挥律师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优势,健全完善律师调解制度,在全社会形成‘调解优先’的理念,推动形成具有合肥特色的解纷体系,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合肥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昌文说。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