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好广大老年人合法权益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大局。今年以来,司法部聚焦老年人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在全国持续开展“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行动,指导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健全工作机制、优化相关措施、创新工作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可感、可知、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保障了老年人合法权益,营造了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完善机制,推动护老服务长效化。为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司法部联合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印发《关于开展“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行动的通知》,2025年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民政部等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导地方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积极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民政等单位沟通联系,推动形成多部门参与、上下协同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新局面。上海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民政等单位探索建立“助老排忧”四方协作机制,加强涉老年人纠纷化解、法律援助、支持诉讼等方面协作。江苏会同老龄办、民政、律师协会、公证协会等开展法律服务助老护老“双百活动”,组织100家养老机构对接100家法律服务机构,重点围绕老年人关心的婚姻家事、赡养、监护等问题,提供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宁夏联合民政、人社等部门开展“法援惠民生·助老护老暖人心”等系列专项活动,推出做好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加强老年人公益法律服务等5项措施,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二是健全网络,促进助老服务便捷化。司法部指导各地充分发挥59万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中国法律服务网等作用,线上线下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等服务。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普遍提供休息区、急救箱、放大镜、老花镜等助老设施。积极推动法律服务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延伸。江苏、安徽等地在养老服务机构、老年大学等场所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或联络点,就地就近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不断优化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天津、四川、陕西等地与12345政务服务等热线对接,山西、云南等地开通老年人维权热线或专席,安排专业律师值班,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服务。不断完善法律服务网无障碍功能,吉林提供老年人大字版、视力残疾人语音版等服务。广东在需求量多、法律服务资源少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搭建63个公共法律服务“云视频”共享平台,指引帮助老年人通过线上终端实时进行法律咨询,便利老年人获取法律服务。
三是加大力度,实现援老服务精准化。司法部指导各地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对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的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对无固定生活来源、接受社会救助、司法救助的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支持地方通过制定或修订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等形式,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山西将经济困难标准从低保线放宽至低保线的2倍。江苏对高龄、失能等老年人群体,取消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限制,进一步放宽老年人法律援助条件。引导各地创新服务方式,推行优办快办机制,畅通“绿色通道”,对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预约办、上门办、一次办服务。河南、福建、四川等地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便利老年人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服务。山东探索建设“掌援宝”法律援助一体化平台,并创新推出“掌援宝+网格员”工作模式,发挥网格员地域熟、路程近的优势,协助老年人完成“掌援宝”远程申请。2024年以来,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约15万件,解答老年人法律咨询约100万人次。
四是优化供给,推进惠老服务多元化。司法部指导各地全面落实老年人办理公证收费减免政策,对80岁以上老年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免收遗嘱公证服务费用,支持各地出台更多针对老年人的价格减免政策。北京对年满70岁的老年人办理遗嘱公证实行免费。山西探索为年满60岁的老年人提供免费遗嘱咨询、预约登记及首次遗嘱保管公证服务。各地公证机构贯彻落实“公证提质增效三年行动(2023-2025年)”,进一步做好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压缩办证时限,为老年人高效办理遗嘱、继承、意定监护等公证事项,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办证、预约办证、在线办证等服务,使老年人享受到更多优惠便利。天津、贵州等地推行老年人公证申请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各地公证机构积极探索“公证+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公证法律服务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吉林、湖南等地与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或养老机构合作,设立公证服务联络点。上海探索使用公证提存对养老机构预付收费进行监管。广东探索建立遗产管理人库,为老年人办理遗产管理人公证及“意定监护+遗嘱”公证,妥善解决老年人的生前身后事。2024年以来,全国公证机构为老年人办理减免收费公证约9万件,为老年人办理免费遗嘱公证约3万件。
五是提升质量,确保涉老服务规范化。司法部引导广大律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实践优势,做深做实老年人公益法律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决急难愁盼法律难题。鼓励支持地方培育和打造一支专门的法律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提供规范化、专业化法律服务。辽宁律师协会与辽宁老年大学签订法律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组建律师法律志愿服务团,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山东成立“法援银龄”法律志愿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指引等志愿服务。江苏组建“夕阳红”法治宣传队,聚焦老年人群体,定期在村(社区)、养老院举办普法讲座,重点讲解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赡养、继承及防范养老诈骗等问题,切实提升老年人依法维权意识。全国律师协会老年人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涉老年人法律服务业务交流,云南、陕西等地举办涉老年人法律问题业务培训,有效提升老年人法律服务水平。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