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在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上宣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这一重要立场宣示,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的重要举措,引发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和高度评价。当前,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呼声更加强烈,对世贸组织发挥更积极作用的期待日益上升。专家建议,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推动多边贸易规则与时俱进,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来源:《南方日报》)
国内外舆论高度评价我国作出的立场宣示。一是充分彰显了共促全球发展的责任担当。国际贸易专家、天津市委党校副校长丛屹表示,在当前世界贸易局势复杂多变、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经济全球化不可逆,明确支持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并主动提出不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不仅体现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超大规模市场的大国担当,也显示出中国将通过开放和包容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二是为长期停滞的世贸组织改革注入动力。美国财经新闻媒体《财富》援引美国前贸易副代表温迪·卡特勒的话表示,中国此举是主动践行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承诺,和美国拖欠世贸组织会费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发表声明称,中国这一决定体现了对更平衡、更公平的全球贸易体系的承诺,为世贸组织改革发出了强有力的支持信号,是世贸组织的转折点。三是更好地维护广大发展中成员的正当权益。《人民日报》援引专家观点指出,中国宣布在当前和未来世贸组织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广大发展中成员的正当权益,使其他发展中成员更可能落实相关待遇,也有助于让中国的发展和开放更好惠及全体世贸组织成员特别是其他发展中成员,从而继续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专家建议,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稳定发展。一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制度型开放。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张晓君建议,持续修订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既涉及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传统领域,也包括数据流动、电子商务、环境保护等新兴领域,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开放、透明、规范的营商环境,以高水平的制度供给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健全完善各类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的整体制度环境。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为重要载体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充分发挥上海、北京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先行先试功能,在陆上贸易规则、数字贸易规则等方面拓展制度空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二是积极推进世贸组织改革议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福中等人认为,中国的宣示有助于以更平等、更具建设性的姿态参与乃至引领新规则的制定。应积极参与并深入研究世贸组织改革的相关议题,推动世贸组织改革议程更平衡地纳入粮食安全和技术合作等传统发展关切,抵制不公平的规则压力,并努力推动争端解决机制恢复有效运转。可主动在数字治理和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贡献基于自身实践和平衡各方关切的“中国方案”,强调发展权、技术主权和国家安全等合理关切,以此提升在规则制定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三是加强区域合作与多边机制的协调融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石静霞等人建议,发挥亚太经合组织的引领和协调作用,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理念,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法律规则衔接,深化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规则、规制、标准等对接。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与多边机制的协调与融合,为全球经济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资料:
1.专家解读|中国在WTO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意味着什么
2.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3.「解局」中方这项重要宣示,有三点值得关注
4.张晓君: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5.变革时代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及应对
6.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积极参与WTO改革
舆情分析师 赵鸽
编辑:靳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