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北京援疆支持打造党建品牌引领基层组织迸发活力

2025-10-28 11:06:14 来源:和田日报 -标准+

高超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工程引领,伟大工程因伟大事业的拓展而展开,党建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北京援疆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对口支援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的工作中,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支持打造“昆泉润心护苗工程”党建品牌,聚焦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组织活力,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北京援疆充分发挥援疆干部在受援地分管党建工作优势,以皮山农场各连队(社区)职工书屋为载体,精心打造“昆泉润心护苗工程”党建品牌。“昆泉润心护苗工程”党建品牌是在皮山农场党委领导下,分管党建工作的副书记牵头推动落实,党建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方案、培训指导、考核评价,各连队(社区)党支部负责具体实施。以连队(社区)职工书屋为中心阵地,连队(社区)小广场、活动区、放映室、调解室等为辅助阵地,辐射利用皮山农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教育馆、京和大舞台等活动场所,设置建设“红色初心”专区,“石榴籽”共享空间,“有声图书”平台,“普法驿站”园地,“技能培训”课堂,“益智活动”乐园等6个多功能版块。通过组织举办一系列版块活动,服务连队(社区)所属范围的青少年、青壮年劳动力、妇女儿童等群体,实现党建品牌阵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人来,在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和青少年中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红色精神传承、法治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向现代世俗文明转变培育的良好效果,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昆泉润心护苗工程”党建品牌自2024年创建以来全域推进、夯实基础,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在“硬件”改造方面,北京援疆投入120万元用于实施皮山农场基层组织阵地优化项目,重点在二连、同心社区、光明社区3个党支部实施改造活动场所、更新阅览设施、购置优质书籍及各类文体用品、学习用具等;同时,光明社区被确定为北京援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在“软件”提升方面,策划六大功能版块充实职工书屋内容,丰富阵地活动。配套投入援疆资金50余万元建设皮山农场“京和大舞台”。支持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教育局专项投入137万元援疆资金,用于在皮山农场职工书屋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11个连队和5个社区均制定各自党支部的活动实施方案,围绕六大版块内容开展相关工作。投入资金146.32万元提升改造办公场所15间、装修12间;使用资金7.2万元购置2000余本优质图书;使用资金18.4万元购置阅览设备10件;使用资金8.64万元购置文体用品和学习用具133件(套)。截至2025年8月底,“红色初心”专区组织阅读书籍160场次3230人次,观看红色电影193场次7089人次;“石榴籽”共享空间举办文艺活动84场次6230人次,举办体育活动72场次1640人次,举办民族团结联谊活动72场次4930人次,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46场次1256人次,开展兵地共建活动54场次1530人次;“有声图书”平台组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2330场次74120人次,“六点半”课堂(假期课堂)405场次6803人次;“普法驿站”园地走访职工群众27060户次,参与走访34310人次,解决困难问题593件,化解矛盾诉求526件,开展普法宣传680场次62310人次;“技能培训”课堂开展技能培训53场次1450人次,帮助妇女就业743人,帮助重点人群就业920人;“益智活动”乐园购置文化体育用品403件(套),举办亲子活动62场次2016人次,举办趣味比赛32场次1989人次;参与活动群体中,中小学生8023人次、返乡大学生1946人次、职工24310人次、妇女31650人次、60岁以上老人2980人次、重点人群3012人次。

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昆泉润心护苗工程”党建品牌打造建设的主要特点,一是高举党建之旗。通过受援地党委领导,党建部门牵头主抓,连队(社区)党支部组织实施,增强党建工作部门和连队(社区)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两委”的使命意识、主责意识和履职意识,提高连队(社区)党支部的组织动员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彰显,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二是倾注援疆之情。在党建品牌打造过程中,北京援疆倾注了人、财、物全方位支持,根据皮山农场少数民族人口多,民族团结任务重,资源禀赋较匮乏等现实情况和多重因素,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党委高度重视皮山农场援疆工作,指挥部党委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皮山农场实地调研,专题研究皮山农场援疆工作,给予强有力指导,支持鼓励北京援疆干部展担当强作为,在援疆政策方面也给予了更多关注倾斜,厚植对口支援之情。三是夯实思想之基。依托打造“红色初心”专区版块,利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主题党日学习、阅读理论书籍、观看红色电影、党支部书记宣讲等,弘扬爱国主义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职工群众增强“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意识。四是坚守文化之魂。依托打造“有声图书”平台版块,充分做实“六点半课堂”,党支部“两委”中的年轻干部轮流值班作为“书屋屋长”,辅导中小学生功课,与青少年交流互动,努力让职工书屋成为中小学生放学后最爱来的地方。邀请教师为职工群众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培训,普及科学知识,推进文化润疆,提高各族群众文化素质和现代文明素养。五是巩固民心之桥。依托打造“普法驿站”园地版块,发动连队(社区)网格员、调解员、志愿者等力量下沉到活动阵地,主动上门服务职工群众,宣讲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困难诉求,同时结合“昆仑山下古丽花”和“昆仑山下连心桥”活动,营造“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法治氛围,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六是展现和谐之美。依托打造“技能培训”课堂版块,组织农业生产技术人员、相关领域专家和致富能手到职工书屋开展“传帮带”讲座,讲授政策,教授技能,分享经验,帮助职工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推进共同富裕。尤其鼓励带动妇女群体积极就业,发挥“半边天”作用,引领家庭和社会新风尚。七是凝聚团结之力。依托打造“石榴籽”共享空间版块和“益智活动”乐园版块,举行丰富多彩文化体育活动,尤其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期间,开展民族团结建设工作和移风易俗活动,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业,共乐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建设美丽家园。

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田已走过近30年历程,对口援疆工作在新时代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和意义,我们体会到,打造党建品牌,发挥示范作用,实现党建引领基层组织增活力,基层治理显成效,应着重培育好“五千”品质:一是千山万水同心行,着力凝心铸魂、固本培元。推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对口援疆政策在受援地落实落地,推动北京援疆干部人才和受援地干部群众同心同向同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更加深入,更有实效,更为生动,面对各族职工群众把党的政策理论宣传工作注入活力,深度抵达。二是千言万语聚共识,着力凝聚力量、增强信心。力求北京援疆力量与受援地需求紧密结合,形成对重大问题的深刻共识,精准提升文化润疆的内涵和质效,深化中华民族历史观宣传教育,讲好新疆历史文化故事,讲好兵团故事、老兵故事,不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三是千方百计惠民生,着力润德养正、成风化人。发挥北京援疆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少数民族群众积极融入世俗生活,引领现代文明发育,让受援地群众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增强北京援疆成果带给群众的获得感,以各美其美绘就幸福生活底色。四是千辛万苦强援建,着力防范风险、筑牢防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首位,把人民至上作为根本,在援疆工作中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援疆项目建设和援疆品牌打造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建立健全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不辞辛苦,不畏艰难,提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社会治理效能。五是千锤百炼铸示范,着力政治引领、担当作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狠抓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夯实基层基础,激活组织阵地,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在打造党建品牌过程中,注重高位谋篇布局,撬动内涵提质,以品牌活力激活基层党建“一池春水”,高品质铸就北京援疆示范样板。

(作者系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党委副书记、副场长,北京市援疆干部)

编辑: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