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深耕铸匠心 高墙育新生

全国监狱教育改造交出平安法治答卷

2025-10-24 15:03:3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婕

近年来,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监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法律制度顶层设计夯基,到地方特色创新破局,再到社会力量协同赋能,推动罪犯改造质效稳步提升,有效预防和减少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注入坚实力量。

“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被全国监狱系统赋予了更生动的实践内涵。

顶层设计筑根基

全国监狱系统将法律制度建设作为教育改造的“压舱石”,以立法完善明确改造方向,加快修订监狱法,完善罪犯教育改造法律制度,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造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强化分类改造、精准矫治的法律依据。目前,修订草案稿已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二次审议,并完成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为教育改造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奠定基础。

在法律框架下,全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机制持续优化。2024年,司法部召开全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会议,系统部署新形势下教育改造工作,明确要把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作为整体来抓,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力量,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罪犯思想政治教育年均合格率达98%,义务教育合格率达94%,职业技能培训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教育改造的“硬指标”持续向好,彰显制度设计的实践成效。

分类改造机制的深化更让教育改造“精准度”显著提升。各地监狱根据罪犯罪名、刑期、性格特点等,综合运用现代矫治技术,针对涉黑涉恶、职务犯、暴力犯等不同类型罪犯制定差异化改造方案。如北京监狱针对心理问题罪犯引入20余种现代心理矫治技术,通过“一人一案一策”实现“靶向治疗”,让改造工作更具针对性、更富实效性。

地方实践创特色

各地监狱立足地域文化特色与罪犯改造需求,创新推出一批具有地方辨识度、实效性的改造品牌,将非遗、“枫桥经验”、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改造全过程,让高墙内的教育改造焕发生机。

“从罪犯到非遗工作室创始人,我用玉雕手艺点亮了自己和更多刑满释放人员的新生路。”近日,在上海青浦监狱开放日的演讲台上,曾因暴力犯罪入狱的徐某在刑释后开办非遗工作室,还成为青浦监狱“爱生回归(美工)驿站”合作方。近年来,上海监狱引入玉雕、顾绣、竹刻、面塑等43项非遗技艺,打造“一监一品”监区文化,通过艺术赏析、技艺学习,帮助罪犯掌握一技之长。

福建监狱则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探索出“福建模式”,将罪犯职业技能培训纳入省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就业补助资金保障体系。全省监狱建成汽修、电工、烘焙、电商等各类实训室97个,验收通过5个职业技能实训示范基地,实现“培训、考核、发证、就业推介”全程闭环管理。

浙江监狱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监狱治理,创新推出“谈话包干制”“大墙老娘舅”“百警助百囚圆百梦”等机制,成立18家局级、50家监狱级教育改造专家工作室,组建三级专职谈话员网络,确保矛盾化解“不过夜”。

北京监狱则聚焦罪犯心理健康,帮助罪犯修复暴力冲动、解决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目前,北京局属各监所均成立评估矫治专业机构,323名专业民警掌握眼动脱敏、箱庭疗法等20余种心理矫治技术,让“攻心治本”落到实处。

宁夏回族自治区监狱的一名罪犯在学习“孝道和慈道”时流下眼泪,他说:“学习了‘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之后才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宁夏监狱对罪犯开展“醒来小课堂”传统文化教育改造项目,成为罪犯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从2023年试点至目前在全区监狱推广,均取得良好教育改造效果。

社会协同强支撑

全国监狱系统打破“高墙壁垒”,强化出监教育与刑释衔接,构建“矛盾调解+社会支持+出监保障”的回归支撑体系,帮助罪犯平稳过渡、融入社会。

“像我这样的情况出去后能领低保吗?”

“我的身份证过期了怎么补办?”“出去后,街道对我们在就业上有什么帮助支持的政策吗?”……

近日在上海五角场监狱社会模拟实训基地,不少罪犯抛出这些疑问。上海五角场监狱相关负责人说:“其实,相对出狱的喜悦,很多罪犯在即将获得自由前,内心更多的是紧张、不安和忐忑。人民调解进大墙是狱内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全新尝试,旨在化解罪犯狱内外矛盾纠纷,创造良好改造环境,提高改造质量,帮助罪犯顺利回归社会,为降低重新犯罪率打下坚实基础。”  

在矛盾化解方面,全国监狱成立3000余个罪犯矛盾调处工作机构,完善“监地联合调解机制”,对临释罪犯开展全面矛盾纠纷排查,将家庭矛盾、经济纠纷等风险隐患化解在高墙内,五年间全国临释罪犯矛盾化解率达90%以上。

青海西川监狱打造从思想、技能、心理、氛围入手的出监教育体系,帮助罪犯破除心理壁垒掌握社会技能;山东齐州监狱以“新六艺”开展法治与职业技能培训;广东深圳监狱凭精准调查表、个性化课程、出监谈话、家属回访、宣誓仪式及“一站式”就业支持,实现临释人员心理评估全覆盖、矛盾化解率99%,成功衔接就业。

出监教育与刑释衔接的“最后一公里”持续畅通。全国监狱加快推进出监监狱(监区)建设,部分省份建立专门出监监狱,绝大多数监狱设立出监监区,针对即将释放的罪犯开展“职业技能+社会适应性”专项教育,模拟社会生活场景,帮助罪犯提前适应社会规则。

从上海非遗工作室里的专注身影,到福建实训基地中的技能学习,从浙江“大墙老娘舅”的耐心调解,到“黄丝带”志愿者的温暖陪伴,全国监狱系统以法律为基、以创新为要、以协同为翼,让教育改造不仅成为惩罚后的“救赎”,更成为罪犯重获新生的“跳板”。

未来,随着监狱法修订的落地、特色改造品牌的深化、社会支持体系的完善,全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将迈向更高质量发展,为向社会回送更多守法公民、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持续贡献力量。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