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宇 通讯员 严怡娜
几千、几万元的“小案子”执结不了,到底是“执行难”还是“执行不能”?山高路远、线索不明,怎么查、怎么追?翻翻家底儿,还有多少小标的额执行“积案”日积月累成“积怨”?
国庆节前,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吹响“十一利剑·实干攻坚”号角,要求全省法院交叉执行一批涉及“薪金”“抚养费”“养老钱”等数额不超过5万元的涉民生小标的额案件,以过硬作风彰显司法温度,着力解决群众“烦心事”。
8天里,全省法院执行局24小时接收举报线索,执行干警随时出发,昼夜不舍,直扑“失信人”,共出动执行干警3313人次,开展突击行动487次,约谈当事人1392人次,拘传397人次。交叉执行案件3430件,取得实质进展案件1735件,执行完毕594件,执行到位金额1209.08万元。
晨突夜袭蹲守 与失信人“杠上”
“就是他!”“上!”
10月3日傍晚,躲了3年的涉及某企业6件系列“欠薪案”公司负责人陈某在沈阳某物流园区十字路口处,被抚顺市顺城区人民法院3名执行干警当场控制。陈某被依法拘传后,自知理亏,当场还清一笔欠款。
“10月1日就来了,每天3个人轮值,好不容易查到的线索,不达目的,决不收兵。”顺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冯艳说,这是其他两家法院交叉执行来的“串案”,当事人一直在“躲猫猫”。
经过反复做思想工作,截至10月8日,6笔欠款近14万元,全部执行到位。
10月6日,中秋佳节。
清晨,细雨蒙蒙。盘锦市双台子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吕民带领执行干警和申请执行人小陈一行5人,向鞍山市台安县进发,寻找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的被申请执行人老郭。
“我也没想到法院还想着这个案子,之前的法院也找过好几回,有村里出的证明,说人不在当地,钱也没查到。”申请执行人小陈是个“90后”,几年前雇人开“抓机”给被申请执行人老郭“挖池子”,没承想,老郭“人间蒸发”,1.2万的工钱拖了好几年。
大约一个小时,一行人七拐八拐进了村子。执行干警挨家挨户打听,摸排到了老郭的养虾池。
“我们带着判决书、开着执法记录仪,但对方人多势众,也担心不配合,捏着一把汗。”吕民说,虾池里有虾,打上来就能卖钱,不还钱,人肯定要带走。
经过执行干警一上午的释法说理,特别是当众告知其抗拒执行的法律后果,明事理的乡亲也跟着劝说,双方在下午1时达成和解并当场履行。
“圆满!看是今晚月亮圆还是咱这案子圆!”“打个赌,今晚儿肯定不跑空。”返程路上,大家一边啃着月饼一边打趣。
开直播刷视频 借力科技“加油”
国庆节清晨,4辆警车从开原市人民法院驶出,12名执行干警通过官方微信视频号直播执行工作。
直播中,警车在国旗下驶过,4000多名网友涌进直播间在线围观。“国庆快乐!”“法官辛苦了!”“假期这么早就要工作啊!”的弹幕不断刷屏。
然而,执行工作远没有想象中顺利。在第一个执行地点——城区某小区,隔着纱门能看见房内小猫却未能敲开目标人物的家门。接着转战第二个、第三个执行点……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在某个偏远村子,干警们根据线索找到了一名被执行人的老家,却只见到其年迈的母亲;在村委会值班室里,干警们仔细询问,仍得不到被执行人下落的有效线索。
镜头如实记录下每一次敲门、每一次询问、每一次落空。
面对一次次任务“失败”,直播间里没有质疑和嘲讽,反而纷纷送上鼓励:“执行工作真不容易”“为加班的法官点赞”“找不到人也是一种震慑”。
在执行间隙,该院执行局副局长薛立春与网友互动,解答着各种法律问题:“为什么总找不到人?”“找不到人案件怎么办?”原本只是一场执行行动,变成了生动的普法课堂。
当警车返回法院,这场假日行动首战日数据着实“难看”:行程230公里,走访7个执行地点,却未能找到一名被执行人。然而,直播间喝彩次数破7000,440余条评论中绝大多数都是理解与鼓励,在另一个维度上为这次行动写下了不一样的注脚。
“虽然今天没找到人,但我看见了执行最真实的样子。”一位网友在直播间的留言,获得了大量点赞。这比任何结案数据都更真实地丈量出司法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同样是视频,被执行人也在网上分享工作情景。
10月5日,在例行案件分析会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通过对被执行人小王在抖音发布的短视频研判,小王在沈阳某按摩机构工作的可能性非常大。结合营业时间,执行干警下午1时从阜新前往沈阳。
“为了不影响店里营业和被执行人谋生,我们由一名便衣干警以消费者的身份与被执行人进行沟通,并将其约至车内耐心释明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后果,又换位思考,倾听小王的实际困难。”阜新县法院执行局局长张露予告诉记者,被申请执行人东拼西凑,当场给付全部案款15277元。
高成本要“小钱”算民心“大账”
“很多案件标的额只有万八千元,甚至更少,但被执行人一躲了之,办理这类案件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算在一起,在人案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性价比确实不高。但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每一个未执结案件背后都是群众对司法的期待,更要算政治账、民心账。”辽宁高院执行四庭庭长韩梅认为,“小案”不能“小看”,只要一分希望,也要百倍努力。
据介绍,9月初,辽宁高院向中基层法院作出部署,对3500件涉及农民工工资、劳务纠纷、赡养费、抚养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不超过5万元小标的额涉民生案件,通过交叉执行方式开展集中清理,要求在1个月内完成70%专项攻坚任务,让这些胜诉的弱势群体过个舒心的国庆假期。
经过1个月的集中奋战,逾七成案件已经执结,余下的“骨头案”转入“十一利剑·实干攻坚”全省法院执行攻坚专项行动。
“十一”假期,辽宁高院执行局分组督导,副院长、执行局庭室负责同志分赴14地市,通过参与行动、实地走访、查阅卷宗、数据分析等方式,掌握各法院行动进展情况,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法院进行工作提示,并督促整改。
全省127家中级、基层法院成立专项攻坚小组,依托执行指挥中心,结合被执行人节日返乡、“人好找”的特点,制定“入户突袭+假日蹲守”方案,通过网络查控锁定财产线索,线下分组奔赴社区、田间地头开展集中执行。
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全市法院对被执行人按照属地划分,细化到乡镇、村屯、社区,各院根据属地辖区面积人口等实际情况组成多个突击小组,负责对应属地片区案件,分组推进集中清理案件。
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居中统筹协调作用,通过数字云中心搭配市域集约模式,线上线下同步与辖区公安机关密切对接,累计发出查询需求44人次,反馈38人次。
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挥不动产专线作用,针对假期期间发现的财产线索,由该专线直接核实,以解决协助义务单位假期无法加班查询的问题。
盘锦市中级人民法院班子成员全部在国庆节当日分片深入辖区基层法院,实地调度指挥,有效激发了一线执行干警的工作热情与奋进动力。
本溪两级法院联动执行,营口、辽阳、辽河等法院以拘促执,啃下一批“硬骨头”。沈阳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大连海事法院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节日期间工作不断档、水平不下降。
10月1日,被执行人小滕拘留期届满,仍未报告财产情况。在沈阳市拘留所门前,康平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韩英严肃地向其再次释法,“小滕,如果再拒绝报告财产情况,你将面临再次被拘留。”小滕心理防线当即崩溃,当场履行1万元欠款,并就剩余3万余元欠款与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
韩英介绍,拘留不是目的,只是促进执行的手段,本案小滕不属于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形,小滕两次拒绝报告财产的行为,属于连续拘留的法定理由之一。而这次,法院已掌握小滕每月有固定收入,需要对其加大威慑力度。
刚柔并济方显司法权威与温度。8天来,各基层法院提效率、破壁垒、保兑现。对有履行能力拒不配合者,依法采取拘传、查封财产等强制措施;对确有困难的,积极促成和解分期履行。同时张贴失信公告,借助社会力量形成震慑。8天里,在与团队日夜奋战下,执结3件,达成和解4件。
大连市普兰店区人大代表崔升鑫在10月2日见证执行后颇有感触:“执行干警辗转多个街道奔波找人,即便10月份的天气仍汗透衣衫,用实干换来了群众的满意。无论是对被执行人实施拘留,还是做双方执行和解工作,都是在回应民生诉求,体现出责任担当,工作真正做到了群众心坎里,他们用奉献为国庆献礼。”
编辑:韩煜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