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南阳检察推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

2025-10-24 06:33:5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王永强 赵新新

9月22日,站在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的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放眼望去,渠水清清如许,蜿蜒北去,一幅千里长渠安澜画卷入眼而来。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流经南阳7个县(市、区),总长180余公里。南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谷永清介绍说,近年来,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先后开展南水北调中线生态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清三违保通水、河湖“清四乱”三大专项活动,依法监督行政执法部门履职,守护好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排查跨渠桥梁

今年4月,镇平县人民检察院在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部分跨渠桥梁伸缩缝止水带存在破损。院党组决定组建专案组,联合南水北调镇平管理处技术人员,对县域内38座跨渠桥梁开展“地毯式”排查。

“这座桥的伸缩缝止水带已经断裂缺失,雨水可能带着路面污染物直接渗入干渠。”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验后说。经实地勘验,辖区共有22座跨渠桥梁存在同类问题,部分破损处已出现明显渗漏痕迹。4月27日,镇平县检察院对干渠桥梁破损问题进行公益诉讼立案。

5月21日,镇平县检察院向县交通运输局送达检察建议,建议迅速进行整改。针对交通运输局在整改中反映的资金短缺、乡镇修复人员技术不达标等问题,镇平县检察院在报请南阳市人民检察院现场督导的同时,取得县委支持,推动将整改工作纳入县重点督查事项,对桥梁修复状况全程跟踪督导。截至8月12日,22座跨渠桥梁全部完成修复。

今年以来,南阳检察机关重点对干渠沿线桥梁、防洪影响处理工程、河道交叉工程等设施进行摸底排查,发现存在桥梁破损、护栏断裂等问题。为推动问题得到源头治理,南阳市检察院分别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交通运输部门对干渠桥梁损坏情况进行排查、修复,督促水利部门对非法占用防洪影响处理工程进行清理,督促当地政府对断裂护栏、被损标识进行更换修理,督促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细化管养责任。截至目前,全市加固整修桥梁90余座,治理防洪影响处理工程3处。

净化生态环境

近年来,南阳市检察院组织干渠沿线7个基层检察院,全面摸排干渠沿线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重点整治违法排放、违法建设、违法开采等“三违”乱象,以及干渠流域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情况。

检察干警深入干渠沿岸在建工程和企业,通过实地勘验、图纸比对、数据核查等方式,重点核查项目是否涉及河湖“四乱”范围,详细检查工程进展、施工规范及安全生产情况,核实项目用地范围与河湖管理要求是否冲突,是否存在未批先建、违规占用等问题。

针对梳理出的问题清单,南阳市检察院利用刑事立案监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直接提起公益诉讼、支持社会组织起诉等手段,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确保干渠生态环境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共拆除违法建筑16处,清理垃圾3万余方,清理河道28条,处理违法开矿3人。

构建护水共同体

南阳市检察院通过机制建设倒逼刑事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转变服务意识,实现各类执法资源、司法资源整合配置,由单独办案到共同协作,构建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及沿线护水共同体。

南阳市检察院联合市自然资源管理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4个行政部门出台《关于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公益诉讼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线索移送、立案监督调查取证、案件协助调查、协助公益诉讼裁判执行等机制,增强执法合力。

为确保涉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公益诉讼证据及时、合法、准确收集,确保干渠周边生态环境在遭受不法侵害时,能及时依法挽回或修复,南阳检察机关探索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公益诉讼提前介入制度,各行政执法单位和公安机关在办理南水北调中线重大、疑难案件中,邀请检察机关介入案件调查、侦查活动,引导调查、侦查机关取证、固定有关公益诉讼方面的证据。

南阳市检察院还与平顶山、许昌、郑州等地检察机关建立南水北调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机制,确保线索移送、调查取证等环节高效畅通。

编辑: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