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暖心护航迷途少年成功蜕变

南宁政法委多措并举推动专门教育高质效发展

2025-10-24 07:05:3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韦健 刘莉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光明路,一所特殊的学校悄然改变着迷途少年的命运。这所学校不只是“矫正地”,更是“成长营”,那些曾偏离人生轨道的少年,在这里找回方向、重启人生。

为破解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父母亲属管不住、普通学校管不了、职能部门不好管”的治理难题,南宁市委政法委近年来以平安建设为抓手,推动建设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将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发展纳入平安建设考评和教育督导“双考核”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集教育矫治、路径重塑与社会协同于一体的创新路径,形成具有南宁特色的专门教育发展模式。

一纸家书的改变

“爸爸妈妈,今天教官教我们叠被子,我叠的‘豆腐块’得到表扬了;语文课上我背出了整篇《游子吟》,老师说我进步很快。我现在想好好学习,做个让你们骄傲的孩子……”这是小周今年6月在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写下的一封家书。

谁能想到,这个渴望进步的少年,曾因抢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财物,让父母愁得夜不能寐。刚入校时,小周总低着头不说话,他觉得自己“没救了”,未来一片灰暗。

改变,从“一人一案”的细致开始:法治教官用真实案例告诉他“行为有边界”,心理老师陪他坐在操场边聊“心里的委屈”,文化课老师发现他数学不错,特意给他补课……小周变得日益开朗,课堂上主动举手答题,积极报名参加各种活动和实训课。如今的小周,已经考上了大学。

小周的蜕变,绝不是偶然。成效的背后,依靠的是南宁市各部门攥指成拳、协同联动的高效工作支撑。

南宁市委政法委高标准推动组建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双召集人+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由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市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担任召集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法统筹、教育实施、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联动模式,为专门教育工作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同时构建“硬件+运转+平台+矫治+实训”五位一体工作体系,标准化打造安全适教的校园环境,创新“社工+”专项服务引进驻校专业社工,创新“认知重构—道德修身—发展赋能—社会融入”矫治课群,实现学生素质素养全方位提升。

“我们要做的不是‘管着’孩子,而是‘帮着’他们找到未来的路。”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校长韦刚介绍,近年来,南宁市未成年人犯罪立案数大幅下降,绝大多数在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结业的“问题”少年回归正途、重返校园、顺利就业,这不仅印证了“矫正一个、改变一家、影响一片、平安一方”的治理效能,更让迷途少年的蜕变之路愈发清晰。

暖心守护的重塑

“我怕别人知道我来过这里,担心以后升学、找工作受影响。”刚入校时,小轩总是躲在角落里,说话声音小得像“蚊子”。该校老师暖心开导:“接受专门教育的经历不会记入档案,结业后可以正常返回原校读书、考大学”,他才打开了心结。

南宁市委政法委始终将学生的权益保障作为办学的底线,积极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工作体系。

在学校里,“保护权益”不仅仅是老师和教官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落在实处的细节:女学生有独立的生活单元,配备女警和女教师专职管理;校内实行男女分班教学、分区域活动,辅以独立监控系统与专属门禁权限;食堂的饭菜科学配比膳食营养,满足青少年生长发育需求;遇到常见的小病症,驻校医生随时诊疗,突发急重症,快速启动“绿色通道”转诊协作医院,确保“小病不出校,大病不耽误”。

一处处细节,织成了一张张温暖的“网”,不仅让孩子在全新的、安全的环境里重新审视自己、塑造自己,也让家长们找到契机、抓紧时机调整教育方式、融洽亲子关系。

一技在手的底气

“我找到工作了!我要努力挣钱,春节回家,给父母买件新衣服,还要回学校探望老师!”电话里,小冬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几个月前,他离校时因找工作四处碰壁而犯愁。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副校长覃冬宇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为他寻求稳定合适的就业岗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小冬终于顺利入职。

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以“让学生有出路”为办学宗旨,为学生搭起“成长阶梯”:对辍学较久、知识断层的孩子,把数学公式、古诗文做成短视频,学生随时能看、便于理解;学生“一帮一”组成“互助辅导小组”,互相促进补上落下的课;与职校共建“课程共享中心”,开设烘焙、茶艺、烹饪、园艺等技能实操课程,积极动员鼓励学生报考中职技校。

就算学生毕业了,学校也不会完全“撒手”。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构建“社工+N”服务平台,细化“社工+志愿”“社工+部门”“社工+家校”“社工+组织”等分平台,衔接政府部门力量、高校志愿服务团队、社会组织等资源,提供“一人一策”服务,建立“矫治效果追踪系统”,动态调整帮扶方案。如今,已有600余名学生顺利结业,矫治成功率达96%。

学校荣誉室里摆放着两份沉甸甸的荣誉:2021年该校打造的《帮助“迷途羔羊”重新走上人生正途》案例入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年该校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专门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但比起荣誉,更让老师骄傲的,是那些让人感动的一举一动:学生回来看望教官和老师,手里拎着自己做的点心;孩子在回信里说,“等我有能力了,也想帮助像我一样迷了路的少年”;家长送来锦旗,上面写着“重塑少年志,点亮回家路”。

据介绍,南宁市委政法委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专门教育改革,凝聚合力搭起桥梁,让“平安南宁”更添一抹绚丽色彩。


编辑:申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