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曹天健 李娜
浓烟烈火弥漫,他们在全无防护的情况下徒手爬楼,将身处生死一线的孩子成功救下;突遇货梯意外,他们从300斤坠梯上勇救同事,青春年华遭遇截肢却无怨无悔;面对深不可测的井底,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下井救人……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山东省委政法委了解到,近年来,山东累计确认表彰9700余人,90人获得国家级见义勇为荣誉,1240人获省级称号,27人先后荣登中央政法委“见义勇为勇士榜”,见义勇为精神得到广泛弘扬。
齐抓共管汇聚强大合力
据介绍,山东建立健全由党委政法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见义勇为工作机制,构建完善党委领导、政法协调、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见义勇为工作格局,推动见义勇为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总体部署,为见义勇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各级见义勇为基金会推动各地将见义勇为工作经费、奖励抚恤资金等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按照与财力增长相适应的原则,形成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发展见义勇为社会公益性组织,动员更多社会组织、公司企业、公民个人投身到见义勇为事业中来。探索在大型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中建立见义勇为工作联络点,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确保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广泛。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见义勇为人员信息数据库和管理平台,推动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目前,全省见义勇为组织持续壮大,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处成立党支部,市级见义勇为基金会实现全覆盖,组建见义勇为协会等基层组织161个。省市财政部门每年拨付见义勇为专项基金,各级基金会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募集社会资金,全省资金总量4.23亿元,为见义勇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机制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31日,是淄博市见义勇为市民李松林全家倍感荣光的日子。这一天,淄博市委政法委、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相关负责人来到李松林家,授予其家庭全市第一个“见义勇为模范之家”牌匾。
据了解,李松林在苏州勇救落水青年被媒体报道后,淄博市委政法委、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了解到其父亲、弟弟也曾多次冒险救人分别被表彰的情况后,上门为其授牌并奖励两万元。
让见义勇为模范“脸上有光、心里有暖、生活有底”。近年来,山东探索建立“见义勇为发生即发现、发现即确认、确认即表彰、表彰即宣传”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拓展见义勇为事迹线索、工作建议的收集方式和渠道,确保见义勇为行为第一时间发现、见义勇为精神第一时间弘扬。研究细化见义勇为行为确认标准,建立公开透明、规范严谨的评审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评议,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英模名副其实、表彰实至名归。及时认定褒奖,确保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反响强烈的见义勇为事迹典型及时予以确认、表彰、奖励。
如何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山东统筹运用媒体资源,全方位开展舆论宣传,定期组织见义勇为英模事迹报告巡讲,打造山东见义勇为宣传品牌。积极推动见义勇为精神进课堂、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融入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树立人人崇尚见义勇为、人人支持见义勇为、人人敢于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尚。
同时,在关心关爱见义勇为人员上持续加力。研究制定山东省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政策法规,确保见义勇为人员在医疗救治、伤残抚恤、就业援助、子女教育、住房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得到帮助。对因见义勇为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的人员开展精准帮扶。对致残人员和牺牲人员家庭,探索开展常态化抚恤补助,努力提高保障水平。
品牌建设引领时代“新风尚”
在青岛市,“大爱之城 见义思青”城市品牌成为扎实推进见义勇为事业高质量发展、引领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向好的有效载体。青岛市制定见义勇为表彰奖励和救助抚恤暂行办法,出台见义勇为人员免费治疗、救助帮扶、评烈优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多元化资金募集和帮扶救助模式,将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纳入见义勇为奖励范畴,创设“见义勇为扬正气 慈善救助送温暖”项目,向生活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亲属发放救助金255人次共330.8万元。
让见义勇为成为新时代社会风尚,成为人民群众的道德准则、行为准则、自发选择。在全省“一盘棋”统筹部署下,各地因地制宜,以打造特色品牌为载体聚起磅礴的正义力量。
菏泽市打造“大义菏泽”城市新名片,以见义勇为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健全即时高效的表彰宣传机制,构建了以现场目击者、志愿者、保安员、网格员收集上报与大数据平台监测相结合的“五位一体”信息收集渠道,努力做到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即发现。2021年以来,全市共表彰见义勇为人员700余人次,发放奖金、慰问金400余万元。
聊城市打造见义勇为宣传品牌,创作了《聊城见义勇为之歌》主题曲,摄制了《义涌水城》视频宣传片,编纂了《义涌水城》群英谱系列丛书,明确每年10月22日为全市见义勇为集中宣传日。开设“聊城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义涌水城”新媒体账号,累计发布宣传内容1800余篇次,让正能量拥有大流量。
枣庄市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爱心账户”“爱心圆梦工程”子女助学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等帮扶救助项目,建立解难事、办实事、助贫困、献爱心“四位一体”的关爱激励机制,设立“爱心账户”,开展春节等重要节日走访慰问活动。2017年以来,共救助帮扶、走访慰问见义勇为人员(亲属)105人,发放慰问金、救助金80余万元。
点亮凡人善举“星火”,聚起见义勇为“弘光”。如今,“见义理直气壮、为者无后顾之忧、人人皆可为之”的良好氛围正在齐鲁大地蔚然成风。
编辑:申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