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多元法治文化矩阵打通普法“最后100米”

广东“八五”普法实现有形有效全覆盖

2025-10-23 06:12:3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秋风送爽,漫步于佛山市里水法治文化公园,满满的法治元素可感可触——宪法雕塑、法治展馆、模拟法庭、法治漫画墙等设施,组成一道独特的“法治风景线”,吸引大量游客。在广东,大大小小的法治主题公园已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学法阵地。

当多元法治文化矩阵打通普法“最后100米”,当“谁执法谁普法”成为每一个执法者的习惯,当“直播带法”将纸上铁律以接地气方式辐射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南粤大地正以蓬勃发展的态势深刻见证普法工作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我省深耕普法沃土、厚植法治信仰,成效斐然。”广东省普法办主任、省司法厅厅长陈旭东近日告诉《法治日报》记者,5年来,广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普法形式、构建普法矩阵等有力举措,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履职评议促推普法“大合唱”

“我在健身房办理了会员卡,但商家因经营不善停止服务,我该如何有效维权?”

“我在饭店兼职两周,老板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由拒绝支付工资,这种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近日,2025年江门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会在江门购书中心举行,一些市民纷纷向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提问。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评议会由政府机关内部改到开放的公共场所举行。各部门除了接受评委打分,还现场解答群众提问。

这是广东有力实施普法责任制的一个生动缩影。自2017年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以来,广东坚持每年组织开展这项活动。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021年,为全域推进“八五”普法工作高质量实施,广东省以规划为纲,机制先行。

据陈旭东介绍,广东加强统筹部署,高位推动普法规划全面实施。广东省委、省政府转发“八五”普法规划,省人大作出决议,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部署;省委依法治省办印发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职工作实施方案,把普法工作列入法治广东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省普法办每年印发工作要点分解任务,统筹开展各项法治宣传活动。

为压实责任,广东省司法厅逐年度、全覆盖对21个地市、122个县区和重点责任单位开展普法履职评估评议,95%以上地区获评优秀,接受评议的国家机关100%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在司法部“八五”普法中期评估督导中,全省有73个集体和67名个人获评全国先进。

以履职报告评议为抓手,广东构建起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八五”普法期间,评议25个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连续9年省、市、县三级评议国家机关累计5800多个。如今的广东,“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得到全面动员实施,国家机关普法主动性充分调动,促进形成丰富多样的普法“大合唱”局面。

精准发力实现效能“靶向达”

今年5月,一场以“法治益企行”为主题的普法活动在广东全面铺开。该活动结合“民法典宣传月”,通过政企对话、法治宣讲、多元交流等形式,推动民法典赋能营商、护航发展。

“打造益企惠企特色普法品牌,是广东精准发力、分层分类提升普法效能的举措之一。”广东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2021年以来,广东聚焦重点人群分类靶向普法。紧盯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学法、宪法宣誓、宪法诵读等活动,省政府率先垂范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各级党委、政府每年组织不少于1次法治讲座,领导干部每年参与不少于1次旁听庭审活动,国家工作人员每年参与1次学法考试。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与大湾区核心地带,广东高度重视涉外涉港澳法治宣传。推动横琴建成“青少年宪法与基本法教育馆”。持续打造“服务港澳普法行”“涉外法治大讲堂”“国际商事大讲堂”等品牌。省法院塑造“以法为媒”大湾区法治文化品牌。省国家安全厅培育港澳国安法治“粤品牌”。深圳市与香港特区联合推出《深度思维·大湾区智汇客厅》节目。珠海市推出“你问我答”粤澳法律直播间。广州市连续四届派员进驻广交会,现场提供涉外法律服务。

法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广东着力开展“法治护苗”行动,全省中小学实现“宪法晨读”全覆盖。广州市连续5年举办中小学生普法创意大赛。深圳市制定青少年普法地方标准《青少年普法工作指南》。广东省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带头担任法治副校长,全省实现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全覆盖。

广东还瞄准特定群体,常态化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法治培训。精准识别老、妇、儿、残及外来务工、低保特困人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特点,量身定制普法服务。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专项普法。2020年以来,广东连续5年获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

创新创先推动学法“零距离”

“律师您好,邻居家竹笋长到我家地里,算不算我家的?”

“民警同志,喝一杯啤酒算不算酒驾?”

在广州,群众有法律困惑,刷手机时就能咨询并获解答。“广州市司法局法治直播间”创新开展的“云端送法·直播带法”,在常态化开展普法直播的同时,还邀请“网红”民警、“网红”律师、电视台普法节目主持人等加入主播团队。

据介绍,为推动普法“零距离”“无死角”,广东积极探索以“法治+新媒体”拓展智慧普法新途径。目前,“广东普法”微信公众号关注量突破200万,连续3年获评中央政法委“四个一百”优秀新媒体。珠海市开展“珠海智慧普法”项目建设,推出“云·律道”数字平台。湛江市引入人工智能系统打造鲲鹏矩阵,实现智能案件处理与法律知识服务全链条应用。

为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氛围,广东积极以“法治+阵地”塑造法治文化新景观。全省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建成144个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980个县级以上法治文化阵地,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4个。

依托阵地优势,创新举办广东省法治文化集中展示活动,通过创作、展览、展演、展播、交流、评选、竞赛、宣传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岭南特色法治文化盛宴,系列集中宣传活动获评第二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同时,持续推进“青年普法志愿者基层行”“巾帼普法乡村行”“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等品牌活动。

广东还探索以“法治+治理”赋能基层社会治理。2021年以来,共培育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84个,224个村(社区)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创新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省“法律明白人”达11.8万名,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推行“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并融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陈旭东表示,如今在广东,“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深入人心,法律条文真正从“纸上”落进人民群众“心上”,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编辑:申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