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雪泓
10月21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社会发布“夏安”专项行动“战果”。据介绍,自今年5月开展“夏安”行动以来,北京市场监管部门累计检查各类餐饮服务单位1.2万余家,对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的333家餐饮服务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其中烧烤类餐饮服务单位46家。此外,立案查处肉类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144起,立案查处过期食品、假冒食品、“两超一非”等违法行为510起。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线下检查方面,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及餐饮环节开展了制售假劣肉制品和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货渠道、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食品原材料储存条件、有无虚假宣传等内容。
线上检查方面,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多部门检查肉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及肉制品网络交易行为,确保网络销售肉制品“资质全、宣传真”。执法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原切”“纯肉”“不注水”“零添加”等为关键词,对电商平台及直播间开展监测筛查,重点关注肉制品宣传用语有无虚假宣传。建立的“监测-筛查-抽检-执法”闭环机制,累计排查宣传“原切、纯肉、无添加”的肉制品店铺109家、商品345件,开展网络抽检68批次,合格率100%。同时,查处各平台肉制品虚假宣传行为10起。
行动中,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强化行刑衔接机制,与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开展两次联合会商和执法交流活动,并与公安开展联合打击肉制品违法犯罪行动。对抽检发现的问题产品,及时通报属地监管部门协同溯源查处,实现风险“全链条控制”。
据介绍,“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成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载体。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邀请市民代表、媒体记者参与夏季餐饮食品抽检,围绕群众关注度高的烤串、凉皮、自制饮品等品类开展靶向性抽检,抽检结果通过官网公示,让群众“看得见、能监督”。此外,还聚焦食用农产品、冷冻饮品、速冻食品、乳制品、豆制品及水产品等重点品类,开展抽检监测2.3万批次,检出不合格食品282批次。对问题食品已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依法予以调查处理。
编辑: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