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见习记者 哈建伟 法治网记者 赵颖
“截至10月14日,渭河上游持续降雨已近40天,我们的泄洪调度28天没有中断。”林家村枢纽管理站站长周胜军站在陕西省宝鸡市的宝鸡峡渠首大坝上说道。而脚下,九孔泄洪闸的多孔闸门已打开,上游洪水如猛龙过江般奔腾而下,轰鸣声震耳欲聋。
10月上旬,黄河及其最大支流渭河迎来2025年第1号洪水,林家村段来水流量急剧上升。为配合下游防汛需要,枢纽于10月12日实施精准调度,将过境洪水拦截5小时,将下泄流量控制在900立方米每秒,实现洪水错峰安全下泄,有力保障了下游区域公共安全。
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宝鸡峡灌区展现出了完备的防洪体系力量和精准的科学调度水平。林家村枢纽与魏家堡枢纽协同作战,双剑合璧,遥相呼应,构建起滞洪削峰的立体防洪格局。周胜军表示:“在此次应对渭河1号洪水过程中,灌区通过梯级调蓄与科学控泄,累计安全下泄洪水超过1.8亿立方米,显著减轻了渭河洪水对下游的威胁,有效保障了沿线城乡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宝鸡峡灌区作为陕西省第一大灌区、全国十大灌区之一,西起渭河宝鸡峡口,东抵泾河河畔,横跨宝鸡、杨凌、咸阳、西安4市(区)14个县(市、区),肩负着280万亩农田灌溉、水旱灾害防御与生态建设重任,同时承担防洪、灌溉、生态、发电、供水等综合功能。
“关中粮仓”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核心命脉。“服务三农”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灌区工作的核心任务。2025年,灌区遭遇60年来最严重的冬春夏连旱,渭河来水较往年偏少五成以上,林家村渠首入库最小流量仅6立方米每秒,泄放生态基流后几乎无水可引,抗旱形势极为严峻。面对挑战,灌区依法启动应急机制,从塬下系统紧急调水补充塬上水源,统筹6座水库可用水资源,联动20座抽水站,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灌溉作业,确保粮食生产用水安全。2025年夏灌期间,灌区累计渠首引水1.36亿立方米,斗口水量达9150万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106万亩次,超额完成75万亩次的夏灌计划。
渭河水浇灌出“关中粮仓”最动人的丰收序曲。据统计,宝鸡峡灌区自运行以来,已累计引水超过490亿立方米,粮食亩产超1100斤,净增粮食4680万吨,每年稳定贡献关中地区15%的粮食产量,以实际行动筑牢“关中粮仓”的丰收基石。
灌区持续践行生态优先理念。周胜军介绍:“自2016年1月20日至2025年10月13日,林家村枢纽已连续生态泄流3553天,累计下泄水量104.27亿立方米。”即便在抗旱灌溉、人饮供水极度紧张时期,灌区仍严守生态红线,确保渭河干流宝鸡段生态基流稳定维持在5.0立方米/秒以上,发电生产主动为生态补水让路。近十年的持续生态泄流,显著提升了灌区所辖渭河、千河、漆水河等河流的连通性,河道水量日益充沛,沿岸植被覆盖持续恢复。
近年来,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工作渐入佳境。灌区将依法治理贯穿于日常监管全过程,严格执行水资源调度、工程运行、生态流量泄放等制度规范,建立健全“上下游协同、信息互通、执法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水库大坝日常巡防,依法制止野泳、垂钓等危害水工程安全行为,切实维护水利设施安全运行。灌区以法治思维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以法治方式守护河湖健康生命,为实现灌区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坚实的法治屏障。”周胜军说道。
编辑:高弼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