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王鑫:还原201块碎片确认关键信息

2025-10-19 06:52:3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范瑞恒

□ 本报通讯员 赵静睿

“法医的刀下是生死,笔下是公正。”翻开她的工作笔记,扉页上这句话墨迹深沉。

从警10年来,她穿梭于案发现场,参与勘验各类案发现场3200余起,提取物证4万余件,解剖尸体320余具,制作相关文书420余份。在这个别人避之不及的世界里,她于细微处探寻真相。

王鑫,天津市公安局武清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四大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兼具医学和法医双重专业背景的她,是刑侦战线上一位让证据“说话”的无声战士。

2016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鑫迎来一场硬仗。

王鑫(右二)与同事就现场勘验情况开展案情分析会。 天津市公安局武清分局供图

这起案件因当年技术条件限制,关键线索缺失,导致案件侦破工作陷入僵局。随着刑事技术的发展,武清公安分局决定重启侦查,经过对线索的梳理筛查,目标指向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的荒地。现实情况是,那里杂草丛生、土层复杂,地貌早已改变,寻证如大海捞针。

“我申请加入。”王鑫没有犹豫。

挖掘工作持续了数周,荒地被逐层清理至5米深,表层与深层土壤以及各种杂物混合在一起,要想从中找到案件线索,如同大海捞针。“法医工作是案件侦破、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王鑫说,要善于从细微发现线索,还原犯罪过程,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依据。

盛夏时节,气温持续攀升,王鑫跪在泥泞中,忍受蚊虫叮咬,对每一铲土进行细致筛查。凭借专业积累,她仔细观察各类物质的颜色、质地、形态,捕捉关键特征,最终从数百斤泥土中精准地找到了一块骨骼碎片,为后续工作打开了突破口。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王鑫和同事们共收集到201块关键碎片。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实验室连续工作36小时后,王鑫将这些碎片逐一拼接,还原出完整的骨骼形态,进而通过技术比对确认了关键信息,这一突破彻底打破了侦查僵局。

“用专业让线索‘说话’,让正义不再缺席。”案件顺利告破的那一刻,王鑫和同事们相拥而泣。

法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只有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此,王鑫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国内外前沿文献,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掌握先进的检验技术和方法,为解决复杂案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去年的一起死亡案件中,案发现场被人为破坏、尸体被挪动、作案工具被藏匿,王鑫通过对尸体身上的每处损伤仔细观察,再结合现场环境和其他物证,快速推断出案件的发生过程,为案件的侦破指明了方向。

“厉害。”同事们向王鑫竖起大拇指。

王鑫在实验室通过仪器找寻案件线索。 天津市公安局武清分局供图

她是法医,也是医生,更是人民警察。“我们每次出警,都是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王鑫表示,法医手中的柳叶刀是冰凉的,但心里始终涌动着对人民的赤诚温暖。

在去年9月的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中,死者面部有损伤,家属对其死因存在诸多疑惑。到达现场后,王鑫先安抚家属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由于家属不同意将死者送至殡仪服务中心,因此王鑫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对尸体进行了初步检验。

检验过程中,王鑫一边检验一边解答家属的疑问,凭借专业的检验和合理的推断及现场环境,判断死者可能致死的原因及损伤的形成原因,给了家属一个满意的答复。

“感谢您的耐心和专业,让我们在痛苦中得到一丝慰藉。”家属感激地说。

法医工作不仅可以侦破案件,还能为离散家庭带去团圆的希望。

2021年,武清公安分局下伍旗派出所发现,居民王某患有先天性聋哑且一直未办理户口,疑似走失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王鑫第一时间采集王某的样本录入系统进行比对,发现其样本与河北省李某夫妇存在生物学关联。为确保信息准确,她多次与两地相关部门沟通,组织双方重新采集样本进行复核。经多方努力,同年10月,失散32年的一家人终于团圆。

“法医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同事们永远是我可以信任、依靠的坚强后盾。”王鑫说,要把每一次检验鉴定都当作是为受害者发声、伸张正义的机会。

下一个10年,她已准备好继续前行。


编辑:高弼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