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八十二勇士传人锻造时代尖兵

记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

2025-10-15 20:38:0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通讯员 张存伟 王帅

“成为勇士,我要当‘刘老庄连’最坚硬的骨头!我要当‘刘老庄连’最勇敢的战士!”9月15日,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颁授仪式,在塞北某训练基地举行。

图为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举行“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颁授仪式,这是官兵在勇士旗上签名。张永进 摄

“评选‘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既是对血脉的赓续,更是对官兵的激励。”“刘老庄连”政治指导员戴天骄说,“这些年,连队每年都会组织评选活动,只有成为尖刀上的刀尖,才有资格将自己的战斗编号与‘八十二勇士’传人划上等号。”

1943年3月18日,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官兵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千余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战后,当地群众选送82名优秀青年参军,新四军第三师七旅重新组建连队并命名为“刘老庄连”。

今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特写镜头定格在“刘老庄连”战旗,“刘老庄连”的英雄传人高擎战旗,列阵方队,以崭新的姿态光荣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从刘老庄到天安门,从共御外侮到阔步复兴,变化的是一支连队的样貌,不变的是人民军队的本色。

图为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举行“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颁授仪式,这是连队干部为新当选的勇士颁发证书。张永进 摄

从战斗编号中感悟血脉赓续

“在我们连,优秀只是敲门砖,只有全面过硬,才有资格说自己是‘刘老庄连’的兵。”新兵董洪运说。

“我是‘刘老庄连’英雄传人,我的战斗编号是6679。我会发扬连魂精神,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今年7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入连仪式在“刘老庄连”如期举行。

董洪运面向“刘老庄连”战旗,从连长朱明朝手中接过自己的战斗编号,那一刻,他感受到“6679”这组数字沉甸甸的分量。1943年,刘老庄战斗结束后,连队重新组建。为纪念“八十二勇士”英雄壮举,官兵们决定让连队花名册序号从“第83号”起始。自此,这个序号便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精神一起延续至今。

董洪运说,“刘老庄连”官兵对于荣誉格外珍视。下连之初,他便为自己定下目标:争当训练尖子,不能让“刘老庄连”荣誉战旗蒙尘。

为了这个目标,董洪运拼尽全力。体能训练,他背上沉甸甸的沙背心自我加压;装备操作,他反复练习,手上老茧未消又添新伤……直到一次考核,董洪运取得总评优秀的成绩,这才将“6679”的战斗编号佩戴在胸前。

二级上士杨永杰是刘老庄籍战士,特殊的情感纽带,让他对“八十二勇士”有更深的敬意:“‘6300’的战斗编号,重于生命!”

入伍之初,杨永杰的名字就屡屡出现在各级“龙虎榜”上。然而一次小比武,由于身体不适,他意外落败屈居第二。自那以后,他便一心扑在训练场上:手榴弹使用达到优秀,他仍不满足,继续向更高水平发起冲锋;掩体构筑达到满分,他继续练习单手挖掘,模拟战场受伤情景。之后,他两次代表连队参加集团军比武,力压对手捧回荣誉,并于今年获评“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

装甲射手袁梦驰同样来自刘老庄,他说:“走进‘刘老庄连’,就要在日常训练中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格,这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也是在续写英雄荣光。”

82年来,共有170名刘老庄籍战士在“刘老庄连”矢志奋斗、成长成才,其中大多数都成为连队训练尖子,将姓名载入连队荣誉册。

从捅弯的枪管到26枚红手印

一把捅弯的枪管和几件被烧得碳化发黑的枪托、护木……在“刘老庄连”荣誉室内,陈列着几件承载连队厚重战史的物件。

“在刘老庄战斗中,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连队‘八十二勇士’不退半步,像钉子一般死死铆在阵地上,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这支步枪的枪管,就是前辈们在与敌人贴身拼刺刀时捅弯的。”对于这些展品,连队中士张宇航如数家珍。自从担任连史讲解员以来,每逢新战士下连、新干部报到,他都会向大家讲述这段战史。

2021年,张宇航参军入伍。“当我下连走进‘刘老庄连’,第一次看到浸染硝烟的战旗和被捅弯的枪管,听到‘八十二勇士’浴血抗敌的故事后,我对自己说,当兵就要当这样英雄的兵。”张宇航说。

听班长骨干讲连史故事,听干部讲党的创新理论,渐渐地,张宇航对“何谓英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忠诚赋予英雄魂,信仰铸就英雄躯,使命砥砺英雄胆。“八十二勇士”之所以死战不退,是因为脚下是祖国、身后是人民。为了人民而战,虽死无畏。

“我们‘刘老庄连’就像一个大熔炉,进门一块铁,转眼硬如钢。”戴天骄自豪地说,“这些年,连队坚持育人先铸魂,传承红色血脉、奋进强军征程已成为每名官兵的思想和行动共识。”

图为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干部骨干在演习前,研究作战计划。张永进 摄

图为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在进攻战斗演练中,载员发起冲击。张永进 摄

2023年,“刘老庄连”大部分官兵赴南苏丹执行国际维和任务,仅剩26名官兵留守国内。时年盛夏,受台风影响,驻地周边连日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旅队奉命奔赴救灾一线。

考虑“刘老庄连”留守人员多为新兵,旅党委并未安排他们参与救灾。26名官兵主动写下请战书,并摁下红手印:“我们‘刘老庄连’全体官兵誓死要上抗洪一线、誓死要上抗洪一线、誓死要上抗洪一线。”旅党委最终批准了他们的申请。

任务最吃紧的数十个小时里,他们日夜不休地装沙袋、固堤坝、堵缺口,就像82年前的先辈们坚守阵地那样,用身体构成防洪堤,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如今,那张按有26枚红手印的请战书,被收藏进“刘老庄连”荣誉室。

2023年维和期间,“刘老庄连”二级上士王祥奉命担任中国维和步兵营快反班班长。“当时,联南苏团部队司令部要求,快反分队要在5分钟内完成出动准备,我坚信中国军人可以更快。”王祥说。随后,他找来一块秒表,带领队员开启“读秒练兵”。

在联合国战备能力检验评估考核那天,快反班一鸣惊人,仅用113秒便完成出动准备。“这个速度除了中国军人,没有人能做到。”联南苏团考核官员赞誉。

从单打独斗到一体协同

无人机空中侦察、装甲步兵战车驰骋沙场……初秋塞北,一场装甲步兵连进攻战斗综合演练拉开序幕。

“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无人平台武器装备加入,让我们装甲步兵作战样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军事变革的浪潮中,只有不断逐浪、破浪,才有可能不为‘下一场战争’所淘汰。”成功夺占“敌”防御阵地,抖落身上的硝烟尘土,“刘老庄连”连长朱明朝说。

“军事领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没有人会是永恒的胜利者。”虽然这场演练以胜利告终,但在随后的复盘总结会上,朱明朝仍带领官兵从战斗细节入手,“抠”出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在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刘老庄连”和全军许多英模连队一样,面临转型重塑。如何续写英模连队荣光,成为许多官兵亟需作答的时代考题。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过去那种靠步战车单打独斗的传统战法就不管用了。”连队一级上士伍林说。

由传统步兵向合成营体制下装甲步兵转型后的首次演练,一向攻无不克的“刘老庄连”险些失败。“那段时间,战友们人人都在思考,怎样与炮兵、工兵、侦察等力量要素攥指成拳,尽快融入合成大棋盘。”伍林说。

随后几个月里,包括伍林在内的“刘老庄连”官兵只要有空,就会到友邻分队拜师,了解装备性能和作战运用战法,学习组网建链本领,到其他单位求教协同方式。

最终,“刘老庄连”官兵顺利通过上级组织的检验性考核,在全旅率先完成转型跨越。从那时起,和其他专业力量绑在一起训,和友邻分队捆在一起练,成为这支老牌连队的新传统。

前不久,连队再次参加某新战法试训。受领任务后,连队组训骨干、一级上士曹宝刚马不停蹄奔向训练场,带着战友展开攻关。

为检验某型夜视器材性能,好几次,曹宝刚和战友连夜奋战。清晨中,官兵奔走忙碌的身影与草原融为一体,化作一幅剪影。

“担负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任,连队人人都在负重疾跑、加速前行。”排长张启军说。

编辑:康婧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