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清除“雾霾”让网络空间更清朗

2025-10-15 14:08:2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社情观察

□ 林楠特

为整治恶意挑动对立、宣扬暴力戾气等负面情绪问题,营造更加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不久前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

网络空间早已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民生服务、信息获取、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然而近年来,在部分自媒体、营销号的推波助澜以及流量经济的影响下,极端化、戾气化内容不时出现:有的借影视作品、体育赛事等话题,鼓动“饭圈”粉丝群体互撕谩骂;有的利用公众对安全的担忧,恶意虚构、散布灾情、险情、警情等虚假信息,刻意宣扬恐慌焦虑情绪;有的无视社会发展中的积极面,专门挑选一些负面事件进行过度渲染,宣扬厌世观念,误导部分网民对社会产生消极认知;还有的用AI合成视频渲染美化暴力,制造猎奇惊悚氛围……这些行为早已不是简单的网络噪声,而是撕裂社会共识、侵蚀社会信任的“精神雾霾”,既扰乱公共秩序,又严重危害青少年价值观塑造,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必须予以严肃整治。

要驱散网络空间的这些“雾霾”,需要依法施治、精准施策、协同共治。其中,平台作为网络内容的主要承载者,其主体责任的落实尤为关键。我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了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审核、不良内容处置、用户行为规范引导等责任。从近来监管部门依法查处的一些案件看,部分平台显然履责不力,有的任由不良信息占据热搜榜单,有的甚至在落地页面主动置顶相关争议话题,变相为负面情绪扩散“铺路”。

此次专项行动直击负面情绪传播的源头病灶,聚焦社交、短视频、直播等平台,排查话题、榜单、弹幕等重点环节,强调要从严处置问题平台、账号及MCN机构,就是要倒逼平台跳出“仅守不违法底线”的被动思维,主动扛起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与社会责任,追求“更健康”价值导向,把好内容审核“第一道关口”,坚决堵塞问题漏洞,绝不给负面情绪传播提供“温床”。

专项行动既是对网络乱象的集中“大扫除”,更是对网络文明的正向引导,它向全社会清晰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网络空间绝不是“情绪战场”,而是理性交流、文明互动的公共空间,无论是平台、账号运营者还是普通网民,都需明晰行为边界、恪守法律底线——制造谣言、煽动对立、贩卖焦虑等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应成为文明秩序的守护者,共同维护理性平和的网络环境。

网络空间的清朗与否,不仅关乎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更直接关系到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网络文明建设非一日之功,唯有持续强化依法治理、精准治理,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凝聚多方治理合力,才能彻底清除网络“雾霾”,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传递温暖、凝聚共识、弘扬正气的精神家园,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积极向上的力量。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