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近年来,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检察院把控申工作作为检察机关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风险为主线,创新推出“爱民工作室”检察特色品牌,通过领导包案、公开听证、多元解纷、司法救助等方式,在纾解群众急难愁盼中办好检察为民实事,不断推动基层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用心解民忧
“您请坐,慢慢说!”秋日清晨的阳光洒进“爱民工作室”,控申检察部门工作人员早已坐在接访台前,微笑着迎接来访群众。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来到“爱民工作室”注意到,工作室设置登记、候访、接谈等区域,接待大厅滚动播放信访宣传片,公布检察长接待日安排及接待须知,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来访环境。
自2021年6月成立以来,美兰区检察院依托“爱民工作室”,持续开展“我当控申接访人”轮训活动,围绕群众信访事由,安排检察长携业务部门干警轮班接访、共同答复,必要时邀请值班律师介入,开展公开听证,化解信访案件,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此外,美兰区检察院以“如我在诉”情怀积极回应群众诉求,7日内程序性回复率、3个月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均达100%。2024年以来开展检察长接待日活动41次,检察长接访60余人次,受理12309检察服务热线咨询457次。
据介绍,“爱民”意为“深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创建这一检察特色品牌,旨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化解涉检信访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为方向,以具体办案为抓手,推动基层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用情暖民心
在办理范某故意杀人案中,控申部门发现被害人育有一女,被害人去世后年仅两岁的女儿由其父母抚养,老人无固定工作,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爱民工作室”及时介入,为被害人家属提供司法救助金3万元。
在开展司法救助的同时,美兰区检察院考虑到原案社会影响较大,被害人家庭有老人及未成年女儿需要赡养、抚养,单独救助难以满足需求,美兰区检察院主动提请海口市人民检察院、美兰区委政法委对被害人家庭开展联合救助。
美兰区检察院、海口市检察院先后作出救助决定。同时,美兰区委政法委同意拨付专项司法救助资金,三家单位共计给予被害人家庭司法救助金9万元,为困境中的被害人家庭送上“雪中炭”。
近两年来,美兰区检察院以“爱民工作室”为阵地,坚持把控申工作与特殊人群救助相结合,加强与区妇联、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开展困难妇女儿童等重点群体司法救助工作。已救助未成年人10人、困难妇女13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5.2万元。
美兰区检察院拓宽线索发现力度,积极构建司法救助全院“一盘棋”工作格局,加强内部协同,对近年来办理的故意伤害、抢劫、强奸、交通肇事等易造成当事人死亡、重大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案件,进行全面筛查,梳理发现救助线索。近两年依据线索办理司法救助案60件,发放司法救助款61万元。
用力纾民困
在毛某申请立案监督案中,控告人毛某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心存不满,提起信访。
接访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发现毛某情绪激动,态度坚决,如不能有效化解其心结,则存在重大信访安全风险隐患。包案领导在“爱民工作室”接访毛某,当面听取其诉求。
根据现有证据该案确实不符合立案条件,包案领导耐心释法说理、答疑解惑,引导其通过民事诉讼解决问题,毛某理解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后,心结得以化解。
这得益于美兰区检察院压实首办责任和属地责任,常态化开展院领导包案办理工作。美兰区检察院对刑事申诉案件、立案监督案件、国家赔偿案件“三类案件”实行院领导包案,包案率100%。
近两年来,“爱民工作室”不断拓宽争议化解渠道,推进律师、行政职能单位参与,联合区乡村振兴局、残联、妇联等单位会签协同工作机制,值班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接待信访群众,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
据了解,美兰区检察院控申部门坚持对办案中发现的涉稳信访情况进行风险评估,逐一建立台账、加强预警,同时书面向上级检察院、区委政法委、区信访局通报,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要求,每月更新矛盾纠纷化解情况,及时妥善处理。经排查,已化解涉稳风险信访案件45件。
美兰区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工作室便民设施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司法救助工作,积极回应民众诉求,强化矛盾化解力度,让工作室成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检爱驿站”。
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