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浙江高质量地方立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活水

十年深耕形成“一域一品、各美其美”生动格局

2025-10-13 14:27:2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共同富裕立法服务中心大局、数字经济立法引领时代新潮、美丽系列立法见证精彩蝶变、文化遗产立法助力古城活化、海洋保护立法填补法律空白……自2015年立法法修改以来,浙江创造性开展地方立法工作,一批批彰显地方特色、紧扣发展需求的法规陆续出台,为法治浙江建设大花园增色添彩,形成“一域一品、各美其美”生动格局。

十年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共批准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380件,推动设区的市建立健全立法工作机制170余项、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447个,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法治活水。

春华秋实,浙江地方立法始终紧扣时代脉搏,紧密结合改革与发展任务,积极响应基层治理需求,通过一系列具有“小切口”特色的立法活动,不断提升立法质量,实现了国家立法顶层设计与地方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以高质量立法服务和保障改革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与改革同频

钱塘潮水奔流不息,一如之江大地跃动的改革脉搏。

十年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对设区的市人大立法工作审查指导的全过程、各环节,各设区的市推动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同频共振、深度衔接,精准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需求,确保地方立法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汇聚起协同发力的强大法治合力。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获立法权后不久,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就启动《嘉兴市南湖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并在党的96岁生日这天施行,有力传承守护好南湖红色基因。

从“小切口”入手,嘉兴通过“小体例”立法来引领、推动改革创新,确保重大改革创新于法有据。

聚焦行政执法改革,嘉兴2018年提出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历经6年探索实践,制定《嘉兴市综合查一次若干规定》,是规范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的专项法规,推动涉企行政检查户次大幅下降。

改革之潮奔到哪里,立法之水就跟到哪里。

今年7月19日,一场政企恳谈会在温州如期举行——“两个健康”直通车再度“发车”,市领导与企业家围坐畅谈,聚焦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堵点难点协商破解之道。

温州是改革开放先行区,以立法形式关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出台《温州市“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让“两个健康”从实践探索跃升到制度保障的新高度。

立法改革,相得益彰。《龙港市社区治理条例》量身定制“社区治理”定义,创设“三张工作清单”制度,为“撤镇设市”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十年耕耘,千岛潮涌。舟山牢牢抓住海洋海岛治理主线,把解决改革发展热点难点和群众急难愁盼作为立法导向,探索“小快灵”地方立法形式,先后制定地方性法规16部,构建了“陆海统筹”的海洋特色立法体系,切实为全国海岛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舟山法治智慧。

与发展同步

杭州未来科技城灯火通明,数字精英畅游蓝海,背后是数字经济相关立法提供的坚实支撑。

聚焦“创新活力之城”城市定位,杭州地方立法始紧跟经济和产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以高水平法治护航数字经济发展。

“没有《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就没有菜鸟无人车的今天。”菜鸟CTO兼无人车总经理李强的感慨,道出了新质生产力成长与立法保障的依存关系。  

从数字贸易促进条例到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从跨境电商促进条例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条例,一系列前瞻性立法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法规矩阵”,确保经济发展于法有据、行稳致远。

在山海水城台州,共富立法如火如荼开展,到今年年底,共富系列法规有望扩容至11部。

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台州市共富工坊建设管理规定》,固化台州党建引领建设“共富工坊”的成功经验,将增收的就业平台搭建在群众家门口。“共富工坊”如今已达1847家,吸纳农民就近就业5.8万人,增收7.6亿元。

今年8月1日,一场点燃夏日的乡村音乐节在天台县赤城街道塔后村上演。作为台州片区组团发展模式的先行者,昔日穷山坳已变为旅游总收入超3.4亿元的共富样板。

2025年5月1日,《台州市促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规定》施行。塔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孝形激动地说,“有了这部新法规,我们未来发展底气和劲头都更足了!”

随着《台州市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若干规定》落地实施,台州1394名技术工人获得了股权激励,越来越多的“打工人”成了“合伙人”。

生态是湖州最大的特色,湖州逐渐形成了具有湖州特色的“1+N”生态法规体系,出台了乡村旅游促进条例、美丽乡村建设条例、绿色金融促进条例、太湖溇港保护条例等一批具有全国创制性、湖州辨识度的地方性法规,推动湖州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向示范地不断迈进。

发展要高质量,立法也要高质量。

十年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出台推进精准选题、依法立法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制定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审查指导工作流程等,构建长效机制,规范审查指导工作,同时充分尊重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主体地位,助力完善机制、提升能力。

浙江各地创新推出党领导立法工作实施细则、重要法规草案起草“双组长”制、制定地方性法规案成案标准,明确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保障机制、立法数字化应用场景等,让立法底盘更稳,让立法效果更实。

与民生同行

十年风雨砥砺,浙江坚持立法与民生同行,不仅以法治之力推动了改革发展,还促进了民主实践。

随着居家养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养犬管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等惠民法规的出台和施行,宁波构建起了具有辨识度的惠民法规体系。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在编制立法计划与规划时,系统汇总各类渠道的社情民意,深度分析代表议案建议,确保立法项目精准对接民生所需,还创建地方性法规动态维护机制,建立地方性法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为立“管用的法”贡献宁波样本。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家养老成为众多老年人选择。《金华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及时出台,让76岁卧病在床的王爷爷获得感满满,如今在家看病也能走医保。

从居家养老的暖意流淌到科技创新的引擎轰鸣,从婺江两岸的碧波荡漾到婺剧舞台的婉转唱腔,金华22部地方性法规如细密经纬,编织出民生温情,支撑“浙中崛起”。

浙江围绕民生所盼,因地制宜发展一域一品,各美其美。

绍兴不负江南文化名城美誉,立法推动古城、古酒、古运河、古戏曲、古香榧、古诗路等文化遗产古韵焕新潮。

衢州将自然之礼、人文之礼和治理之礼融入法规,引领城市尊重自然、包容友善、守正创新发展。

丽水以动静结合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机制带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筑牢地方立法民意基础。

立足新起点,浙江将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满足人民法治期待中找准坐标方位,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筑底板,推动地方立法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法治浙江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王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