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的脚步
□ 本报记者 曹天健 梁平妮
□ 本报通讯员 刘成荫
法治图书角陈列着劳动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实用法律读物;人民调解角温馨舒适,成为群众学法、用法的“暖心港湾”……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进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漳州二路商业区“暖新驿站”时感受到的浓厚法治氛围。
“驿站不仅让我们有了歇脚的地方,还定期举办普法讲座。以前抢单赶时间,常常忽略交通规则,听了交警讲解真实案例,我才意识到安全有多重要。”外卖骑手小张感慨地说。
“暖新驿站”的暖心服务,是市南区近三年来深化平安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作为山东省唯一两次荣获“长安杯”的县(市、区),市南区始终将平安作为最鲜明的底色,以改革创新激发治理活力,用务实举措守护群众安宁生活,不断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市南、法治市南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3年以来
“自管共治”化解矛盾
在市南区湛山街道湛山社区,不少老旧楼院成功加装电梯,老年人实现了“一键直达”的便利生活。
时间回溯到2023年,因社区居民对老楼加装电梯的事情意见不一,一度引发矛盾纠纷。当年5月,湛山一路某栋楼居民向社区反馈加装电梯引发矛盾的情况。了解实情后,社区建议通过“网格自管会”开展协商议事化解纠纷。
紧接着,楼院党小组组织召开协商议事会,邀请矛盾方、电梯公司、社区律师、心理咨询师、热心居民和下沉社区工作的在职党员齐聚一堂,从介绍政策到解决技术层面问题,再到激发邻里间“老感情”,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并达成一致:高楼层业主适当补偿低楼层业主,电梯公司全力压降对低楼层业主的不利影响。
在电梯加装过程中,社区律师全程参与,城市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消防等部门下沉开展联合审查,“网格自管会”及时将相关进程在楼栋微信群公示,并邀请热心党员组成“网格义警”跟踪问效,确保协商意见顺利推进。
“全透明的安装流程得到全单元居民的认可,满意率达100%。”湛山街道湛山社区工作站站长辛凯介绍,在此基础上,社区通过“网格自管会”一揽子化解类似矛盾诉求29件,化解信访隐患4件,其他楼栋41部电梯顺利加装。
通过“网格自管会”妥善化解加装电梯纠纷,是市南区创新党建引领“自管共治”化解邻里纠纷工作法的一个缩影。以湛山街道为例,该街道依托楼院党组织搭建自管共治议事平台,建立85个以楼院党小组组长为主导,党员中心户、热心居民等共同参与的“居民自管会”,坚持念好“集、议、应、评、治”五字诀,妥善化解邻里纠纷。
“通过搭建网格民主协商议事新平台,以网格为起始点,以民主协商为着力点,以多元主体理性议事为主线,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督、民事民评,筑牢基层治理基石,打造党建引领多元主体自我管理、共同治理新局面,实现‘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市南区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邓英说。
2024年以来
法治润泽营商“沃土”
“‘李村河底’是俺家的商标,你家擅自使用,就是侵权。”
“俺有‘老杨家李村河底’的商标!”
因商标权权属问题,两家“戳子肉”店铺产生纠纷并诉至市南区人民法院,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赔偿3万元。
考虑到双方均经营“戳子肉”烧烤店多年,店铺经营状况良好,各有特色且广受食客好评,无论是否认定侵权,都会对一方的经营有较大影响,也不利于地区特色美食品牌的打造,法院因此从店铺利益、长远经营等方面综合考虑,向双方释法明理,最终促成被告适当赔偿并修改店铺招牌,实现案结事了。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4年以来,市南区以法治活水润泽营商“沃土”,在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优化政法服务举措、提升法治服务质效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
悦葡(山东)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就曾因一份英文合同犯难。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没有专业法务,面对全英文合同无从下手。”青岛市中央法务区涉外法务区开展的“涉外法律服务护企行”活动及时介入,组织专业团队上门服务,审查关键条款,提示潜在风险,既促成合作,也为企业筑牢了“风险防火墙”。
记者了解到,市南区正加速推进中央法务区涉外法务区建设,推动青岛中央法务区总部、青岛国际商事法庭、青岛知识产权法庭、青岛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陆续入驻,成立涉外法务区阿联酋服务站、香港服务站,开展“法润青企·扬帆出海”、涉外法律服务护企行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集聚优质涉外法律服务资源全面赋能营商环境。
2025年以来
综治中心高效解纷
“心理服务志愿者教我的放松方法特别管用!现在听到楼上声音,不会立刻焦虑了。”今年3月,在云南路街道广州路社区街心花园里,备考研究生的小张向业委会主任吐露心声。
原来,因噪声问题,小张与其楼上邻居小姜产生矛盾,网格员、社区民警多次上门调解,效果甚微,矛盾愈演愈烈。
“小张自己在这租住备考研究生,考了三年都没考上,我们在和她的交流中发现其情绪低落,有抑郁倾向,需要专业的心理力量介入。为避免矛盾激化,我们报请街道综治中心协调专业力量联动处置。”广州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龙介绍说。
云南路街道综治中心收到诉请后,安排调解员栾绍纲着手化解矛盾。“当时,我把矛盾双方、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约到调解室,并邀请心理服务志愿者加入,多角度释法说理,争取彻底消除矛盾。”栾绍纲回忆道。
在调解室,双方说出心中的“怨气”,社区民警、调解员、心理服务志愿者一起寻找矛盾症结、疏导双方情绪、提出具体举措,最终双方态度缓和,矛盾得以顺利化解。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南区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统筹政法部门及重点行业主管单位、区法学会法律咨询专家、社会调解组织等多方力量入驻,形成“区级统筹、街道主战、社区落实”的三级联动网络,同时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化智慧工作平台”和“暖南诉办”群众诉求平台,构建“一网统管”智慧中枢,实现让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事。
为破解基层心理服务力量不足等难题,市南区还启动“心安市南”项目,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将区心理服务协会资源下沉至各街道,为群众提供心理服务。
从“暖新驿站”的贴心服务,到“网格自管会”的邻里共治,从法治护航企业发展到综治中心的多元调解——一步步扎实的“平安脚步”,正让市南区的平安底色越擦越亮,也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编辑:王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