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法庭到田野,延庆综治中心多方联动解民忧

2025-09-14 06:10:4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 本报实习生 成雪

□ 本报通讯员 李紫荆

“钱到账啦!大伙儿也都收到了,感谢你们的努力,困扰我们这么久的心病,这回终于解决了。”几天前,村民王大爷在接到法官回访电话时难掩激动。从立案庭到田间地头,从法庭调解到多方协同,这桩涉及80余户村民、200余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纠纷,在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与区综治中心历时两个月的联动努力下,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法官,合作社都要倒闭了,土地租金却拖了三四年都没有给我们。”“既不交租,又不还地,这可怎么办。”3个月前,延庆法院立案庭内人头攒动,村民围着延庆法院立案庭负责人刘曼宜,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自己的困境。

刘曼宜当即决定启动与区综治中心的联动机制,将这批案件引导至综治中心调解平台。随后,区综治中心迅速牵头组织法院、司法局、信访办及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成立专项调解工作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制定调解方案,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联合巡回调解。

为彻底厘清纠纷事实,法院组织进行公开听证,引导当事人就签约主体、合同履行、解除条件等关键事实充分陈述意见。调解工作组成员单位、属地政府及村委会参与听证,就土地实际种植情况、合作社履行能力等问题细致询问。

合作社方面坦承:“村民说的情况我们基本认可,前两年还有能力支付部分流转费,最近两年经营困难,实在无力支付。”而村民则坚持主张合作社应支付2021年至今的全部租金及违约金。

“大伙儿别急,具体的租金支付记录由合作社提供证据,至于违约金,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合同约定确定。”法官耐心地说。

通过听证,调解工作组全面掌握了各方诉求与差异。随后,在区综治中心统筹协调下,各方力量协同发力: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个案,发挥属地优势,由镇、村组织调解;对证据不全、土地流转费计算标准等共性问题,由综治中心统一释明答复;对矛盾复杂、个性突出的纠纷,则由派驻法官团队牵头,进行专业化调解与诉调对接工作。

调解过程中,工作组一方面引导村民理解合作社经营困境,探索分期支付等灵活方案;另一方面督促合作社积极筹措资金,并协助其盘活资产。经过多轮沟通协调,双方最终就租金支付、合同解除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更为难得的是,调解组并未局限于个案解决,还主动对接属地政府,商讨村民后续生计和土地再利用计划。属地政府表示,村集体已有意向统一管理这些土地,既可提升经济效益,也能保障村民长远生活。

据悉,自延庆区综治中心成立以来,延庆法院主动参与其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双轴四驱”联动机制,聚焦综治中心和法院两个核心主轴,通过双向引导、力量派驻、智库支援、联动调处四个环节形成合力,并以“常驻—轮驻—随驻”合署办公模式消除协作壁垒,畅通案件流转与末端对接渠道,全面提升多元解纷效能。

未来,延庆法院将进一步深化与区综治中心在联动调解、诉调对接等方面的协作,优化“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解纷服务体验,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编辑:申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