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颁布20周年

重庆公证用法治守护山城烟火

2025-08-29 10:11:5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战海峰 

自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颁布以来,重庆公证行业始终以法律为准绳、以专业为支撑、以服务为导向,深刻融入城市发展肌理,默默守护着千家万户。二十年来,重庆公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法治精神,不断拓展服务边界,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启程:从“证明机构”到“综合法律服务引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颁布的二十年,是公证行业职能深刻转型的二十年。重庆公证行业实现了从传统“证明机构”向现代化“综合法律服务引擎”的蜕变。目前,全市有41家公证机构,年办证量超过30万件。二十年来,累计出具公证书超600万份,公证文书发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昔日,“公证”在公众心目中带有距离感。如今,随着重庆公证行业服务维度的系统性拓宽,公证变得触手可及、精准高效,成为群众身边可信赖的“法律伙伴”。 

地理上的“近”:公证服务不再局限于公证机构的办证大厅。在企业、银行等场所开设服务窗口,提供代拟文书、代为认证、代为解押、代办房产登记等“一站式”延伸服务;推出“社区公证员”制度,构建公证服务、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等“链条式”服务体系;推行“告知+承诺”的“绿色继承”办证模式,全市各公证机构办理“绿色继承”“温情遗嘱”等公证事项年增幅近30%。

服务上的“通”:推进公证“放管服”改革,放开执业管辖区域限制,实现各类公证“就近办”,“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扩大至140项;大力推动“跨省通办”“全程网办”,优化线上自助办证平台,全面推行电子公证书、远程核保等,更是消除了地域藩篱,真正实现了“服务不打烊、指尖瞬间达”。

创新:钢印背后,公证服务早已破界

“公证+金融”:全面优化金融公证服务,公证服务品类由最初的一般贷款业务延展至担保、融资、展期、债权转让等业务,金融公证近五年办理67万件,涉及标的额超4000亿元,年增长率近70%,切实护航金融市场规范发展。

“公证+知识产权”: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保护,构建推广基于区块链技术全市公证行业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行本·公证链”,目前在线存证量超1亿条,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24小时全天候守护企业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五年共办理知识产权公证事项12万件以上,近两年增幅达60%。

“公证+企业”: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自贸区建设,推出助企惠企“四双一”服务机制,涵盖“一专窗一通道、一领域一团队、一企业一方案、一园区一清单”,精准响应企业多层次法律需求,引导公证机构为富士康、长安、青兰等多家笔记本电脑及新能源产业关联企业提供公证法律服务,近三年来,全市公证机构共计对接企业上千家,与241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设立便企服务点236个,开展宣讲活动800余次,涉企公证事项达3.3万件。

担当:服务经济民生,公证从未缺席

在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中,重庆多家公证机构积极介入司法辅助事务,通过“公证+法院”模式协同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公证人员灵活处理民间借贷、婚姻家事、合同争议等多类纠纷,既有效维护群众权益,也为法院“减负”,探索出一条社会协同、高效解纷的新路径。

在涉外法治方面,重庆公证表现同样亮眼。在今年举办的西洽会涉外法律专场活动中,公证机构集中展示了一系列前沿业务与创新案例,体现出国际视野与服务能力。5年来,重庆公证机构办理涉外公证事项14.7万件,年增长达35%,公证不仅是展现涉外法治建设成果的“窗口”,更正逐步成为连接全球法律服务资源的“桥梁”。 

此外,重庆公证行业全力惠民生、兜底线、防风险,二十年间陆续推出多项利企便民工作举措,连续12年开展“公益服务月”活动,为困难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群众满意度保持95%以上。

二十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颁布,为“信任”订立尺度;二十年来,重庆公证人将法条尺度转化为服务温度,持续书写这座城市的法治答卷。

编辑:武卓立